探索者与引领者:广东文化产业四十年

2019年03月28日 09: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詹双晖

  原标题:探索者与引领者:广东文化产业四十年

  回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可以说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广东都扮演着探索者与引领者的角色,40年里,广东从文化资源要素相对贫乏的边缘省份一跃而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大省。广东文化产业走过怎样的探索发展历程?在我国文化产业由粗放发展模式,转入质量效应型内涵发展模式的换挡调整期,广东文化产业如何有效破解产业发展的短板,以国际化的视野谱写新篇章?

  成为重要支柱性产业

  改革开放初期,得益于比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政策优势,在国内风气未开,文化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严重僵化,文化供给严重不足的背景下,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先行先试,在流行音乐、歌舞演艺、影视剧以及广播电视娱乐栏目等演艺娱乐文化领域,在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领域,以及广告、动漫、文化旅游、工艺美术以及文化产品制造等很多领域抢占了先机,并发展成为传统优势产业。其中,尤以流行音乐与报业成就最为辉煌。20世纪80—90年代,广东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发源地”和“梦工厂”,粤语歌曲、粤版歌曲红遍全国。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广东报业则引领中国报业的创新发展,全国十大报业集团广东占其四,广州日报广告收入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南方报业集团被业内称为报业中的“黄埔军校”。到2000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39.68亿元,居于全国首位,是第二位上海的2.75倍。1978年到2001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了27倍,年均增速达15.6%。

  2003年,中央启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分离、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的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成为重要产业门类以后,广东省委省政府先后作出“建设文化大省”(2004年)、“建设文化强省”(2010年)重大决策,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以及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被给予厚望,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广东文化产业由市场自发发展转入政府推动发展的快车道。

  进入2010年,互联网数字革命正在改变我国文化产业生态,以“文化+科技+资本”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科技产业成为带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引擎,并成为核心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充分利用经济第一大省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活跃的资本市场,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资本的融合,以文化科技带动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效益的提升,培育了一大批文化科技骨干、领军企业,锻造出一支引领全国产业发展的文化科技粤军,涌现出腾讯、网易、华强文化科技等一批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内容为主体、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文化科技型企业,在移动新媒体服务、网络游戏、数字出版、数字音乐、动漫影视、网络信息服务、数字印刷等文化科技主要业态,以及大数据、4K电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文化科技前沿领域,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成为带动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

  党的十九大以后,广东全面开启“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模式,文化与科技、资本以及制造业、旅游业、农业、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已成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新技术驱动以及资本的支撑下,广东的网络游戏、数字音乐、互联网娱乐、文化制造等领域正在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快步走向世界舞台。广东文化产业已进入资源优化整合、注重内涵发展、注重质量效益的精细化科学化发展新阶段。

  经过40年的探索实践,广东文化产业积蓄了巨大的能量与优势,不仅产业门类齐全、体量规模巨大,而且在产业集聚、创新能力以及产业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都位居国内前列。2016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256.63亿元,同比增长16.67%,占全省GDP比重的5.26%,约占全国文化产业总量的1/7,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成为重要支柱性产业。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尽管广东文化产业发展成就卓著,但不平衡、不充分特征也非常明显。

  一是空间布局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优势突出、充满活力,但粤东西北地区以及部分珠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较为迟缓,缺少活力,大多数市县仍未探索出适合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2016年,珠三角地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631.5亿元,占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85.31%,其中深圳、广州两市就占58%(分别占35%、23%),粤东西北地区只有汕头接近5%,其他基本上占0.5%—1.6%。

  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核心内容产业不够强,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文化产业有效供给质量不高。文化产业结构中低附加值的文化相关产品生产较高,工艺美术类、文化产品与设备类等文化制造业占比较高(2016年广东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增加值达1901.89亿元,占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高达56.3%),文化服务业,尤其出版、电影、电视、演艺等核心内容产业占比偏低,有效供给质量不高,综合文创设计类文化内涵与科技含量偏低,岭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还不充分。

  三是市场主体培育不充分,市场竞争机制有待完善。虽然广东拥有一批国内领军企业,但总体上看龙头企业、知名品牌不多,作为重要衡量指标的文化产业30强占比偏少,市场主体小、散、弱问题突出。2016年,广东文化服务业中规模以上单位总数仅占全部文化服务业单位数的3.66%。特别是出版、报刊、广电、演艺等主要由事业单位改制主导的传统文化产业门类以及产业园区,整体市场化不深、运转机制不灵活,经济效益不高,亟须创新生产经营体制,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四是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步伐相对较慢,跟不上快速发展的产业实践。体制壁垒尚未完全打破,文化要素流动不够顺畅,不同职能部门间,不同市县间,不同区街、园区间协同不足,未能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职权配置有待优化,亟须建立强有力的统筹管理工作机制。一些领域准入制度较严格,与十九大进一步开放精神不协调。

  此外,产业生态还存在诸多不利于创新的环节、链条及要素,尤其是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短缺与侵权盗版行为的猖獗,已经成为制约创意园区及文化企业创新发展的突出矛盾。

  抓住双期叠加战略机遇期

  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革命性变革期与国际发展重大机遇期,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正在重构文化产业,全方位改变文化产业生态,颠覆传统发展模式。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在许多领域已具领先优势,互联网技术革命将进一步助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的推进,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文化正在对国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将迎来国际发展重大机遇期。我们有资格、有能力为全球文化、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与智慧。

  新时期广东文化产业发展要紧紧抓住双期叠加战略机遇期,以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战略定位,以国际化视野谋划布局发展新空间,以进一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为重心,建立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建立完善与移动数字时代相适应的文化产业生态环境,实现建设文化产业强国的历史使命。

  下一步,广东文化产业政策重心有三。一是提升政府管治精细化、决策科学化水平,为产业发展营造有竞争力的政策环境。二是大力培育公民创意生活与创意环境,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格,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的驱动力。三是以创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发展实验区为抓手,推动制度创新。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建设承担新时期国家文化改革创新发展重大历史使命,需要有更高的平台统筹发展。建议由国家部委与粤港澳三地共建“国家级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发展实验区”,以创建世界一流人文湾区为目标指向,在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前提下,国家充分赋权,先行先试,为新时代文化改革创新发展探索经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探索者与引领者:广东文化产业四十年

2019-03-28 09: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