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词是一个舶来品。从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创新越来越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旋律。从马克思断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文化已经初具雏形,有成气候之象。惟创新者立、惟创新者富、惟创新者强,已经成为公理。然而,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创新文化不能用别人的思想构建自己的四梁八柱,而是需要中国自身的创新文化奠基。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创新文化,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创新文化。千年之前,先秦大地,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成就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诸子,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创新的时代高峰,奠定了之后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思想文化创新、政治制度创新、经济体制创新、科学技术创新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古希腊时期比肩。因此,百家争鸣就是中国特色创新文化的历史形象,是各种创新勃发所需要的“土壤”。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创新文化,需要探寻中国特色创新文化的根源,这必须从百家争鸣中循脉溯因。百家争鸣时代,儒道墨法,九流十家,仁礼自然,兼爱变法。当时,奴隶制社会正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但生产关系亟待变革。当时,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急需治国安邦之道,政府广开言路,民间学术自由。当时,官学衰微,私学兴起,教育普及程度大大提高,知识分子从王官之学体制下离散,更多地接触到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问题。当时,“士人”阶层出现并不断壮大,以自身的知识积累、自身的使命担当,积极探寻解决社会问题的路径。综上,多数人认可这是时代大变局背景下涌现出来的新特性:时代问题的凸显,教育水平的提高,学术生态的生机,政府合理的政策等集成形成的创新文化孵化了百家争鸣,才造就了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创新文化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需要借鉴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纹理,更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聚全国之力、汇全球之智。创新要深刻理解把握国内国际环境,直面当今时代问题,不回避,不遮掩。政府要充分且必要地履行责任,为各领域的工作者提供各项坚实的保障,营造创新的观点不被忽视、创新的行为不被轻视、创新的人才不被蔑视、创新的成果不被漠视的执政环境,孕育尊重创新、支持创新、保障创新的社会气象。简单来说,鉴先秦时代百家争鸣,资中国新时代创新文化,百家提观点、百家寻路子、百家搞创新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创新文化的一个“富矿”。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新时代中国特色创新文化也初具雏形,将在百家争鸣中尽展风流。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