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防止游戏成瘾需建立分级标准

2019年02月14日 08:58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防止游戏成瘾需建立分级标准

  对话人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

  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副主任  郑宁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     陶然

  《法制日报》记者        韩丹东

  《法制日报》实习生   李恋洁 张睿青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游戏产业日益兴盛。不少青少年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甚至做出伤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游戏成瘾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游戏成瘾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法制日报》记者与业内专家展开了对话。

  游戏成瘾戕害健康

  人格偏离诱发犯罪

  记者:对于已经游戏成瘾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成长会受到哪些影响?对于这样的群体,您有哪些建议减少这些影响?

  郑宁:游戏成瘾一方面危害身体健康,长时间沉溺游戏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此外还会影响视力。另一方面,游戏成瘾危害心理健康、影响学习和性格。长时间玩游戏影响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在心理上还会产生焦虑情绪。

  朱巍:第一,游戏成瘾的孩子会产生虚拟现实,他们会把在虚拟世界中获得的荣誉等同于现实生活,而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追求;第二,游戏会消磨人的斗志,玩游戏的人双眼目光呆滞,没有任何积极向上的心,这是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第三,游戏成瘾产生道德败坏,道德败坏有很多种,比如偷家里的钱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情,或通过各种方式去赚钱,撒谎、涉嫌犯罪等更为严重的状况都和沉迷游戏相关。

  所以对青少年来说,玩不玩游戏,怎么玩游戏,应该有一个非常严格的限制。游戏是一个产业,应该发展,但是对沉迷于游戏的未成年人,具有极大的危害。我认为,对于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权利,应该完全交给家长和学校。

  陶然:长期沉迷网络游戏对人有多方面的危害。从认知上,长期沉迷网络游戏的人,往往分不清现实与虚拟的界限,记忆力、注意力、约束力都会受到影响;从情绪上,很多人游戏成瘾后会出现偏执、抑郁,甚至有暴力倾向,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痛苦;从人际关系上,网络世界是虚拟交往,长期沉溺其中的人,在与人面对面的交往方面,表现出社交智力发展受阻;另外,长期沉迷网络游戏还会导致人格偏离,甚至诱发犯罪。

  分级标准尽快出台

  言传身教至关重要

  记者:游戏成瘾由多方因素导致,这也是规范的难度所在。目前,已有不少关于解决青少年游戏成瘾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收效甚微。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青少年游戏成瘾的问题?应该如何进行规范?

  朱巍:首先,提高立法位阶。现在的暂行办法、部门规章,位阶太低,建议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其次,游戏平台要承担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平台应通过技术手段避免孩子沉迷,建立家长监护系统,玩多长时间家长可以监控,家长监护系统包括孩子购买装备花的钱,去市场玩游戏的种类,游戏的内容,这些家长都要全程监控管理,而这技术配合只有平台做得到。可以对做得好的企业进行鼓励,对做得不好的企业进行处罚。

  郑宁:我认为应该从五方面解决:一是政府应当依法对游戏企业进行监管,尽快出台强制性游戏分级标准,对违法企业进行严厉惩处,对网瘾青少年进行社会干预;二是游戏企业加强自律,开发防沉迷系统;三是行业协会加强对游戏的内容、伦理道德审查;四是家长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尽到监护职责;五是学校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教育,培养学生注重体育锻炼、阅读等良好习惯。

  陶然:必须从孩子和家长两方面入手。首先,避免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目前“网瘾少年”正呈现出“低龄化与高龄化并存”的特征,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为了减少照顾孩子的压力,过早地让孩子接触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而这些“电子保姆”不仅会影响孩子视力和大脑发育,也会让孩子们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其次,孩子需要家长的陪伴与引导,家长应多聆听孩子的声音,理解、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再次,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成就感;最后,注重网络教育,学校要告知学生过度沉迷网络的危害性,家长也应学会弹性引导。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专家:防止游戏成瘾需建立分级标准

2019-02-14 08:58 来源:法制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