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世界遗产(福州)文化博览会现场,宁德霞浦县农民油画展馆的数十幅油画,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这些出自霞浦县松岗街道下村村农民之手的油画,内容多为山村生活中常见的农具、村舍、山水树木、动物等,朴实的画风令人顿生好感。
去年夏天,下村村开设了首期农民油画艺术培训班,经过短短四个多月时间的努力,村民们的油画作品就多次参与了省、市、县展览和义卖,获得广泛好评。下村村也完成由空壳村向油画村的华丽转变。文创为这个山村注入了发展活力,这一切,离不开驻村第一书记黄小红的努力。
文创注入活力
下村村位于霞浦县城郊北部,距县城中心13公里,全村有289户1078人,目前只剩89人居住在此,以中老年人和幼儿为主。自然村分散,空心化严重,产业发展极其薄弱。
2017年12月,黄小红作为省委统战部、民盟福建省委会第五批驻村干部前往下村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前期调研走访过程中,黄小红发现,村民温饱大多不成问题,但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如何激发内生动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乡村振兴热情?是她面临的最大难题。
借助文创,是否能为山村注入发展新活力?思路决定出路,黄小红的想法得到了支持:松港街道促成了下村村与有着“全国文明村”之称、乡村文化建设颇具成效的长沙村签订“山海联动协议书”,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进文旅产业发展;省商盟公益基金会、省雕刻艺术家协会多名民盟盟员到长沙、下村两村考察调研,并与两村签订“文化脱贫工程”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脱贫。培训村民学习油画,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让村民学油画,目的是让他们得到艺术培训、文化滋养的同时,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黄小红说,培训的主要对象是留守村中的贫困、五保、低保、残疾户及他们的子孙辈。此项目是纯公益的,所需的学画材料和师资等费用,分别由省商盟公益基金会、省雕刻艺术家协会资助。
去年8月18日,“文化脱贫工程”正式项目启动,首期农民油画艺术培训班正式开班,邀请了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邹光平前来授课,并定下每月开展两期培训班的规定。
从此,村民的心热了起来、手动了起来、脚迈了出去,油画创作成为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一大推手。
农民成为画家
“我们这拿锄头的手,怎么可能会画油画?”黄小红说,起初村民们都不愿意前来学画,她只好挨家挨户宣传发动。
培训班开班第一天,只有吴延针、林朱加等4人前来学习临摹,在老师的指导下,颇见成效。
第二天,有部分村民前往班里看笑话,没承想却被邻居画的油画给震惊了。“你这拿锄头的手也可以画的这么漂亮,真不敢相信!”……渐渐地,下村村、长沙村陆续有50余人加入了培训班。
“自从参加培训班,他俩就像着迷似的,再也不无所事事了。现在,不仅有了收入,也让我们省心了许多。”家人提起吴延针夫妇学画后的转变,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夫妻俩在培训期间,每天骑车几公里,往返于家与培训班之间,风雨无阻。“目前,他们是下村学员里作画最多、画得最好、作品最好卖的一对。”黄小红开心地说。
身有残疾、嗜酒如命的詹庆生的变化更为明显。学习油画后,他把酒戒了,沉下心来创作。“之前他三天两头到我这赊酒喝,现在都好几个月了,没见他到店里买过酒。”村小卖部的黄阿姨说。
70多岁的胡梅金,背着孙女前来学习油画,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老人对瓶瓶罐罐比较有兴趣,目前已经画得有模有样。“色彩、构图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邹光平表示。
村民詹梅华则对树木“有研究”,他的油画能够让人感受到花草树木的磅礴大气之势……
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每个村民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作画风格。
创作成果颇丰
年关将至,村民将百余幅油画作品用于村里的布置,随处可见的画作,让乡村文艺气息浓浓,仿佛进入了欧洲小镇,让人流连忘返。
去年9月,长沙村、下村村农民油画作品展示会暨认购仪式顺利举办,首期培训班学员创作的130多幅油画作品,不到一小时就被认购一空。多名学员拿到第一笔卖画款时,激动得泪流满面。一位怀抱六幅画作的参会人士表示,这些农民油画作品既是爱心扶贫的见证,也是霞浦文化的缩影,更是一笔有潜力的财富,值得我们永久收藏。
农民学习油画创作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业内的关注。厦门鼓浪屿万石国画院霞浦龙潭分院和福建省海峡油画院写生创作基地陆续在下村揭牌成立。厦门政协书画室与宁德书画艺术家间的艺术沙龙和笔会交流活动,也在龙潭分院顺利举行。
“这些书画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无疑对农民油画队的创作质量和热情,起到了促进作用。”黄小红说,这也让他们看到了文化振兴乡村的广阔发展空间与巨大潜力,加紧了与书画界的推介沟通,竭力打造写生创作基地。
“村民通过学画,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深感生活里有文化、有目标,日子就有盼头、有微笑。”霞浦县松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文玲说。
农民油画队培训班开班4个多月以来,已连续举办八期,参训学员近100人,年龄最大的有77岁。如今,下村村中有20多人长期固定进行油画创作,其余数十人不定期进行创作。山水美景、田园风光、劳动场景……都成了他们绘画创作的好素材。目前,100余名油画队队员共创作颇具水平的油画作品700多幅。
“如何寻找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让文创真正成为产业,带动村民发展是个长期需要考虑的问题。”黄小红表示。下一阶段,下村还准备引入文创工作室,让专业人干专业事,真正带动村里实现文创产业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