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相辅相成,共生共荣。近年来,广西立足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边关文化、长寿文化等独特资源优势,推动文化和旅游联动发展,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囿于部门条块分割、资源配置分散等因素,广西文化和旅游的融合领域和融合层次还有待拓展提升。为此,广西将紧紧把握机构合并的重要机遇,想方设法,多措并举,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深化文化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坚决按照中央部署和自治区要求,不折不扣把机构改革任务落实到位,加强文化系统和旅游系统在发展理念、机构队伍、工作平台、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无缝对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要论述,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工作思路,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和旅游在职能、资源、产业、市场、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等领域全方位、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通过狠抓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创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争取早日出亮点、出成果、出品牌。
推动全区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推进国有演艺企业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促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资源整合和创新发展。狠抓桂林国际旅游胜地、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巴马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的建设和涠洲岛旅游区综合改革,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坚持问题导向,以文化旅游资源分属不同部门而不利于保护和开发的矛盾为切入点,切实推进文化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发扬广西在打造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公共文化服务“来宾模式”、全域旅游“广西实践”上所表现的首创精神,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顶层设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把资源优势变为发展新动能
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具有一定重合性,旅游资源既包括山水林田湖等自然景观,也包括楼台亭馆榭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有限的,而人文创造是无限的,文化资源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最丰富、最深厚、最具魅力的元素。进入新时代,要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挖掘、保护、传承和开发有形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通资源壁垒,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深入挖掘山水广西背后的文化内涵,打造一批诸如桂林逍遥楼、东西巷的文化新地标,推动“山水之乐”向“文化之乐”升级。以世界遗产花山岩画、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灵渠、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霜降节为抓手,将大量处于原始资源状态的文化遗产“唤醒”,打造成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通过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推出地方风味菜肴、建设文化主题酒店、提供特色交通服务、打造精品演艺活动,推动文化元素全面融入旅游各个环节,让旅游变得更有魅力。
促进产业和市场协同发展
近年来,广西文化发展在公益性和普惠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旅游发展则在产业化、市场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文化和旅游在融合过程中,要通过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加强产品、业态和市场的融合,实现协同发展。通过借鉴旅游业成熟的产业思维和市场观念,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广西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针对广大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消费发展趋势,通过在旅游城市和知名景区打造精品演艺项目,做好民族工艺品与旅游纪念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营销融合等举措,推动演艺、娱乐、艺术品、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动漫、游戏、会展等文化产业旅游化发展,培育充满活力的文化消费市场,形成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空间。逐步探索文化和旅游两个领域的产业项目同步规划、同步申报、同步立项、同步建设,实施文化和旅游两个市场的共同培育和统一管理,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企业和文化旅游品牌,促成广西“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形成。
统筹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在公共服务的对象定位上,文化和旅游一向各有侧重,前者主要是本地居民,后者主要是外来游客。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二者的分界开始打破,文化和旅游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融合势在必行。特别是旅游城市和旅游热点区域,要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旅游的需要。
博物馆、展示馆、文化馆等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又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从博物馆、展示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入手,增加、完善其旅游服务功能,将旅游厕所革命纳入公共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景区的厕所同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将更多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文化馆和非遗传习场所纳入旅游线路。通过探索建设、改造一批文化和旅游综合服务设施,逐步解决文化和旅游在公共服务上各自单干的问题。同时,针对旅游公共服务投入不稳定情况,积极探索将其纳入整个公共服务体系,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投入机制。
着力促进对外交流的融合
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在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深耕东南亚市场,做好文化和旅游对外交流融合大文章。
精心经营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桂林论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巴马论坛),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等合作平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对外文化旅游交流新格局。抓好河内中国文化中心共建工作,探索文化交流项目和旅游活动融合新途径。对文化和旅游的外宣资源进行整合,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大宣传体系。通过“旅游引进来”,实现“文化走出去”,达到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效果。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