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口”上的民宿如何搭上旅游快车?

2019年01月02日 08:37    来源:工人日报    李国 实习生 李俊

  原标题:新“风口”上的民宿如何搭上旅游快车?

  元旦春节之际,家住重庆南滨路阳光100小区的张先生又开始忙碌起来,2018年国庆期间,他的一套房子纯赚5000多元。“我就将这笔钱用来收集了几百套小人书,力求‘两节’期间将我的民宿打造得更具文化味!”元旦前夕,张先生对《工人日报》记者如是说。

  重庆作为中国比较有特色的一座城市,经过很多游客、网友的炒作,网红城市重庆迎来民宿文化的新高潮。2018年国庆期间,重庆旅游市场火爆,7天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3418.63万人次。而重庆文旅产业的火热,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重庆民宿的发展。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个性体验化旅游方式的火热,民宿顺势而起,与传统酒店住宿共同成为了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风格和主题的民宿遍地开花。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18年我国乡村旅游达30亿人次,同比增长近15%;民宿消费规模达200多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乡村民宿消费将达363亿元,年均增长16%,远高于同期国内旅游消费年均8%的预计增速。

  “民宿是一种有温度和人文关怀的旅游住宿体验。”由此,专家们普遍看好民宿产业的未来前景。特别是伴随国内的消费升级和文旅产业的火爆,以及国家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未来至少20年以内,民宿都是一个被资本青睐,值得长期投入的新蓝海。

  文旅产业火热助推民宿飞升

  张先生告诉记者,自由行游客来到重庆后,越来越多地选择民宿作为落脚地,催生了这一新兴住宿业态在重庆迅速发展。尤其在渝中区,朝天门、洪崖洞、解放碑一带几乎已成了民宿的聚集地。某些网红景点周边的居民小区,迅速被民宿“占据”,甚至一个小区就有300多个民宿正在经营。

  “民宿旅游作为新兴旅游产品,或将成为全域旅游的重要元素和旅游经济的突破口。”重庆旅馆协会民宿分会会长余文辉说,民宿在这两年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比酒店更温情、更个性、更产品化的民宿成为追逐目标。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的大力实施,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业态的民宿,日益成为全域旅游耀眼的新星,越来越受到旅游者追捧。

  中国旅行社协会联合美团旅行于2018年9月底发布的《国庆黄金周旅行趋势报告》显示,民宿作为休闲度假的“新网红”,已成为重要住宿选择之一。在当年国庆黄金周,明星民宿一般需要提前40天左右预订。

  重庆市以巴渝民宿为载体探索农村土地房屋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共建共享、以房联营、以地入股、文旅融合、网络营销”发展模式。该市运营成熟的城口县亢谷民宿项目,累计接待游客8800人次。目前,重庆拥有3.3万多家民宿,2018年国庆期间民宿游十分火爆,成为游客选择入住的热门落脚点。元旦前三天,重庆热门商圈附近的民宿,都基本处于满房状态。

  重庆文旅委负责人称,伴随着重庆的持续走红,旅游行业得到迅速发展,与之相伴的是周边的民宿也变得一房难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

  “随着民宿越发火爆,人们逐渐明白民宿的意义是把生活还给风景,把日子过成诗。”重庆心泊南山民宿创始人井姐如是说。

  民宿产业兴盛,资本愈加青睐

  国内民宿兴起于2013年,2016年至今更是进入爆发阶段,据旅游部门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线上平台注册的民宿数量达3万多家,较2016年增加6000多家。业内人士坦言,“民宿的客单价比较高,一般都在千元以上,只要入住率达到30%,一般3~5年就能收回成本。”

  近年来,民宿热在国内持续升温,呈现一派方兴未艾的景象。据《途家乡村民宿报告》数据显示,乡村民宿增速超过300%,截至2018年11月15日,乡村民宿累计接待近200万房客,为乡村房东创收超过5亿元。有家民宿创始人兼CEO申志强表示,城市民宿得到了全面升级,演变成了新消费领域的投资蓝海,从个人业主、兼职房东向投资人房东聚集。

  早在2015年,共享经济写入了我国“十三五”规划,同年,国务院有关文件也提出“积极发展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等细分业态”,并将其定性为生活性服务业,将在多维度给予政策支持。

  “中国共享住宿市场的潜力只露出了冰山一角,随着规范程度和服务品质的提升,真正的潜能将被激发。”小猪短租副总裁潘采夫称,小猪已在全国近50个城市布局。

  民宿的最大魅力就是个性化和属地特色,这也是民宿和酒店的本质区别。民宿连锁化带来的产业释放效应也早引起资本的关注。2016年12月,花美时所属尚美生活集团即宣布完成1.4亿元B轮融资。花美时民宿截至2018年12月份,拥有的门店数量逾50家。

  重庆市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入扶贫民宿,落实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切实保护贫困群众利益和工商资本积极性。去年以来,民宿公司携手龙湖、金科、恒大等知名企业,在城口沿河、开州大进、巫山建坪、巫溪红池坝等深度贫困乡镇打造民宿项目,使以往闲置低效的乡村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不仅增强了乡土文化的生命力,还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房屋的增值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立法规范民宿势在必行

  民宿产生之初,本意是将城市居民的闲置房源拿出来与游客共享。因此,很多民宿都是在成熟社区“生长”起来的。随着都市旅游迅速发展,游客越来越多,游客与居民、民宿主与邻居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

  民宿经营者张先生认为,围绕民宿的争议和矛盾扩大的原因很复杂,是多点共同作用导致的情况,民宿行业触碰到了相关行业的蛋糕,比如酒店行业和旅馆行业,以及部分民宿经营者确实对民宿疏于管理等。

  而在旅游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思敏博士看来,业主将房子改为民宿具备一定合理性,是自己的权力,但另一方面,民宿经营者确实也要考虑到小区其他居民的利益。

  民宿是否立法,也曾一度引发关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提交了《关于促进民宿健康发展的建议》,希望出台国家层面的法律规定。

  2018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旅游民宿首个“国标”——《共享住宿服务规范》,并从10月1日起开始实施。“国标”从评价原则、基本要求、管理规范及等级划分条件等方面,对民宿行业发展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重庆市旅店业协会会长梅凤林表示,民宿的存在是合理的,目前的焦点是需要有一种方式让这种合理存在的经营模式能够合法化规范化,这就需要从法律层面来考虑问题。

  “为什么有人把民宿称为灰色地带?说明法律在民宿的规范上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法律有滞后性是正常的,因为立法的规律就是有了问题去解决问题。”重庆律师陈婉粲认为,从立法上应该对酒店、民宿予以明确的区分,以便于管理。

  “要让民宿行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增长点,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院长王宁教授说,下一步希望让民宿能拿到合法证照、照章纳税,在阳光下经营。

  业内人士表示“国标”可以为行业提供相关的指导,对行业规范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也不能高估它的市场意义,民宿产业距离真正的规范化、合法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新“风口”上的民宿如何搭上旅游快车?

2019-01-02 08:37 来源:工人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