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戈壁旅游热

2018年12月21日 08:5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马玉宏 通讯员 李莎莎

  春天,生态湿地草长莺飞;夏天,市区各处花海溪流;秋天,大漠胡杨层林尽染;冬天,昆仑雪山银装素裹。身处高原的格尔木用美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旅游景色,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

  “总听朋友说格尔木挺好的,就想着来看看。可是来这里的票不好买,酒店也不好订,没想到格尔木夏季旅游居然这么火。”今年8月到西宁出差的陈坤,听说格尔木风景不错,专门请了几天假来格尔木看一看。“格尔木和想象中的戈壁城市完全不同。马路宽敞、绿树成荫、小桥流水……真是太美了。盐湖、胡杨林真是太漂亮了。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带妻子来看看。”陈坤告诉记者。

  改革开放40年来,格尔木旅游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目前,格尔木市全域旅游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我是1997年到格尔木旅游局工作的,前后负责过旅行社、行业管理、旅游项目、旅游宣传等方面的工作,见证了格尔木旅游发展变化的一点一滴。以前,格尔木旅游规模很小,几乎没有什么配套设施。这些年,格尔木不断强化旅游投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景区质量大幅提升,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格尔木旅游发展越来越成熟。”目前格尔木旅游局在职时间最长的左明全主要负责旅游项目工作。临近年底,已经连续加班多日的左明全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一边抽空和记者谈了从事旅游工作的感受。

  据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格尔木景区建设从小到大,目前已经颇具规模,旅游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服务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格尔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形象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格尔木现有昆仑旅游区、将军楼公园等两个4A级旅游景区,建设有察尔汗盐湖国家矿山公园、野牛谷省级风景名胜区、胡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无极龙凤宫、西王母瑶池、金鱼湖民族风情园等景区景点17处;开辟有天路国际生态旅游带、昆仑文化体验旅游、可可西里科普考察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11条。至2018年,格尔木市旅游市场已完全成熟,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基本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旅游产品结构和服务功能体系日益完善,“吃、住、行、游、购、娱”6大旅游要素逐步丰富,已形成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旅游市场。2017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41.37万人次,同比增长27.11%,实现旅游收入25.76亿元,同比增长35.43%。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共接待游客495.7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32亿元,同比增长18.1%和20.93%,旅游业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发展势头。

  多年来,格尔木以建设“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的黄金旅游目的地”为总目标,充分释放旅游增长活力,唱响旅游发展强音,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青海“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的旅游格局,打造格尔木“一纵一横两点两环”全域旅游布局,实施“3811”战略,力争用3到5年时间打造2到3个精品核心景区,使格尔木由过境游向旅游目的地转变;以胡杨林、丝路国际汽车公园、新区文旅城、318自驾车营地等作为补充打造8大项目,从而延长游客在格停留时间,解决旅长游短的问题;通过“智慧旅游”平台优化旅行社、宾馆、餐饮等服务设施,打造1套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让游客有宾至如归之感;围绕景区举办越野赛事、沙漠徒步、健身骑行等一系列赛事活动,为格尔木聚拢人气,增加旅游经济收入,扩大旅游宣传影响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戈壁旅游热

2018-12-21 08:5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春天,生态湿地草长莺飞;夏天,市区各处花海溪流;秋天,大漠胡杨层林尽染;冬天,昆仑雪山银装素裹。身处高原的格尔木用美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旅游景色,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

  “总听朋友说格尔木挺好的,就想着来看看。可是来这里的票不好买,酒店也不好订,没想到格尔木夏季旅游居然这么火。”今年8月到西宁出差的陈坤,听说格尔木风景不错,专门请了几天假来格尔木看一看。“格尔木和想象中的戈壁城市完全不同。马路宽敞、绿树成荫、小桥流水……真是太美了。盐湖、胡杨林真是太漂亮了。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带妻子来看看。”陈坤告诉记者。

  改革开放40年来,格尔木旅游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目前,格尔木市全域旅游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我是1997年到格尔木旅游局工作的,前后负责过旅行社、行业管理、旅游项目、旅游宣传等方面的工作,见证了格尔木旅游发展变化的一点一滴。以前,格尔木旅游规模很小,几乎没有什么配套设施。这些年,格尔木不断强化旅游投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景区质量大幅提升,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格尔木旅游发展越来越成熟。”目前格尔木旅游局在职时间最长的左明全主要负责旅游项目工作。临近年底,已经连续加班多日的左明全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一边抽空和记者谈了从事旅游工作的感受。

  据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格尔木景区建设从小到大,目前已经颇具规模,旅游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服务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格尔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形象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格尔木现有昆仑旅游区、将军楼公园等两个4A级旅游景区,建设有察尔汗盐湖国家矿山公园、野牛谷省级风景名胜区、胡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无极龙凤宫、西王母瑶池、金鱼湖民族风情园等景区景点17处;开辟有天路国际生态旅游带、昆仑文化体验旅游、可可西里科普考察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11条。至2018年,格尔木市旅游市场已完全成熟,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基本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旅游产品结构和服务功能体系日益完善,“吃、住、行、游、购、娱”6大旅游要素逐步丰富,已形成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旅游市场。2017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41.37万人次,同比增长27.11%,实现旅游收入25.76亿元,同比增长35.43%。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共接待游客495.7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32亿元,同比增长18.1%和20.93%,旅游业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发展势头。

  多年来,格尔木以建设“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的黄金旅游目的地”为总目标,充分释放旅游增长活力,唱响旅游发展强音,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青海“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的旅游格局,打造格尔木“一纵一横两点两环”全域旅游布局,实施“3811”战略,力争用3到5年时间打造2到3个精品核心景区,使格尔木由过境游向旅游目的地转变;以胡杨林、丝路国际汽车公园、新区文旅城、318自驾车营地等作为补充打造8大项目,从而延长游客在格停留时间,解决旅长游短的问题;通过“智慧旅游”平台优化旅行社、宾馆、餐饮等服务设施,打造1套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让游客有宾至如归之感;围绕景区举办越野赛事、沙漠徒步、健身骑行等一系列赛事活动,为格尔木聚拢人气,增加旅游经济收入,扩大旅游宣传影响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