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浦江畔 书香动人
2018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21日在沪闭幕。本次书展的主会场仍设在上海展览中心,同时在全市设立100个分会场。
“在上海书展上,能看到全世界最著名的出版人,就在读者中走来走去。读者未必认识他们,但是出版人之间每年一度的重逢——发觉老友依然站在出版第一线岿然不动,还真让人感动!”上海书展“掌门人”、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感叹。上海读书人和出版人的幸福感,迎来一年中最洋溢的时刻。
利用图书馆、实体书店和农家书屋等空间,让阅读活动成主角
8月14日晚,“2018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的主论坛在建投书局举行,这里是今年上海书展设立的100个分会场之一。一周时间里,上海国际文学周迎来30多位海内外知名作家,举办文学对话、文学讲座、新书首发、读者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文学活动。
过去7年间,作为上海书展子品牌之一的上海国际文学周,邀请到包括莫言、勒·克莱齐奥、阿列谢耶维奇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内的200多位中外作家齐聚上海,就全球性的文学主题发表洞见,分享经验,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文学嘉年华。
“今年的文学周,以‘旅行的意义’为主题,向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垂询、问候和致意。”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作家孙甘露介绍。
这也是上海国际文学周首次由一家书店承办。今年的书展,利用图书馆、实体书店、社区文化中心和农家书屋等公共阅读空间,一口气设立100个遍布城市的分会场,由各方主办的阅读活动,多达1150余场,阅读活动成为上海书展的绝对主角。
为何设立如此多的分会场?“越来越多的读者冲着书展提供的阅读活动来到现场。主会场人多喧闹,影响读者参与活动、听讲座的体验。设立分会场很重要,动静分割,有更多更安静的环境让大家听讲。”徐炯说。
今年,第一次有6家农家书屋成为分会场,分布在松江、金山、崇明、嘉定、青浦等地,书香漫进了郊区。
对青浦区林家村的村民来说,与其将村里的农家书屋称为书展分会场,不如说就是邻居张瑞杰的家。三层小楼,敞开大门迎客,家人就住楼上。书屋俨然是个小小沙龙,隔三差五,星期读书会、现场音乐会、中西医讲座……“村里就热闹了,画家、相声班子、电影导演都来村里住下了。”张瑞杰很自豪。
不断创新形态,越来越多小而美、精而特的实体书店重回视野
获益于上海实体书店回暖向好,今年的上海书展才有胆色一口气设立100个分会场,其中78个分会场是实体书店,包括全市16个区的新华书店(上海书城),以及钟书阁、大众书局、博库书城、西西弗书店、衡山和集、言几又、现代书店、思南书局、作家书店等网红书店。
实体书店的命运曾让无数爱书人担忧。这些年来,书业不断探索创新形态,越来越多小而美、精而特的实体书店重回视野。
思南书局,这间梧桐树下的人文书店,是一栋四层欧式洋房建筑,始建于1926年,曾是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故居,诗人柳亚子也曾寓居于此,承载了上海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文化缩影。思南书局所在的思南公馆,已经成为一个属于文学的地标。
4年前,思南读书会在思南公馆创办,每周六下午和爱书人准时相约,成为周末文化生活的日常选项。去年年末,各方联手建立为期60天的快闪书店——“思南书局·概念店”,落幕不到4个月,思南书局实体店正式揭牌,成为常态化的城市公共阅读文化地标。
“4年来,思南文化品牌不断延伸,书香生态不断拓展。”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阚宁辉回忆。
校园书店也在回归。上海努力推动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建设,力争3年内实现60余家高校实体书店全覆盖。获益于国家实体书店扶持政策和“上海文创50条”,陇上书店于今年4月在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全新推出。
实体书店在上海的复苏,成为不争的事实。今年4月的“世界读书日”,上海就有思南书局、作家书店、志达书店未来店、陆家嘴融书房、临港大隐湖畔书局、简屋书店、钟书阁绿地缤纷城店等10余家实体书店和公共阅读文化空间集中亮相。
新的实体书店,早已更新迭代,都有别具一格的个性。思南书局里藏了个小小的店中店——伦敦书评书店专区,由英国著名学术人文书店品牌、伦敦书评书店选书团队根据思南书局的定位、特色,挑选约500种英文版新书,并定期更新。
经过升级改造,全新开张的作家书店,坚持纯文学路线,依托作家协会资源优势,以本土作家和作家签名本为特色,围绕文学和生活,定期组织多种样式的文学活动,打造上海文学圣地。
读者在变,出版机构也在拓展文化空间、探索阅读推广新路径
15年来,上海书展成为书业发展风向标,窥见实体书店乃至出版机构未来发展趋势。
6月26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松江区共同建造的新型多元文化空间——朵云书院在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处亮相。整体搬迁过来的徽派古建筑群,有保存完好的“明代高房”。内设阅读、文创、展览、讲座、品茗等多个功能空间,外设“松石境”与“水云乡”景观庭院,每一棵松、每一朵云,让这一书香胜境平添古朴和安逸。
朵云书院随处可见古今字画作品,开业首展更是特别策划的“光芒万丈——朵云轩再造明版明画展”,集中展示50余幅明版明画艺术珍品,均为明代江南书画名家与工艺巨匠的传世之作,尤以《十竹斋书画谱》为翘楚。作为书展增设的分会场,吸引了不少观众。这些珍贵画作,正是来自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以木版水印闻名的朵云轩。
这些年来,书展的读者在变,东道主出版机构也鞭策自己在变。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王岚的话来说,“我们要进一步集成一流出版资源,进一步探索新型实体书店与市民阅读的关系,拓展全新文化空间,持续推动建设城市新型阅读文化空间和品牌,加快由文化内容生产商向文化产品提供商、文化空间运营商转型升级。”
作为沪上知名出版人,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每逢书展便成忙人。今年,他又多了几项重要任务。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联手浦东新区组织部、宣传部,集聚国内外优质学术人文资源,打造了两大全新读书会品牌——学习读书会、陆家嘴读书会。
“两大读书会都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承办,对应区域党员干部群众和白领的阅读学习需求,每次都全场爆满。承办读书会,是出版人始终坚守的人文担当。我们将用好优质出版资源、作者资源,与社区联手探索阅读推广新路径,将书香引至全城。”王为松说。
书展在变,书店在变,书业也在变,读者则乐见其“变”。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是上海书展的老朋友了,他说:“书展一来,整个上海就是一片书的海洋。”
上海书展从不排斥新事物,“眼下各种文化产品争奇斗艳,出现了很多新的传播方式,它们互为补充,都是对阅读世界的一种呈现。上海书展责无旁贷,要敞开胸怀,努力让阅读在这座城市的声音更响亮,音色更丰富。”徐炯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