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我们捧着“金饭碗”找饭吃
在敦煌研究院的发展计划中,未来敦煌的数字化成果可以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从而反哺文化遗产事业。为此也设立了二级文创公司。不过目前文创产品产值大约是每年1400万元左右,相比门票收入占比仍很小。
在与面如宫娃穿越千年仍栩栩如生的菩萨塑像微笑相对时,参观者会惊讶于敦煌莫高窟的年轻和美丽。如果有心,甚至可以在1000多年前的古人身上找到背带裤、丝网袜、丝巾……按照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的话来说,敦煌“很潮”。
但敦煌远不只是“很潮”,它还是一块怎么形容都不过分的文化瑰宝。不过,在不断增长的游客数量和洞窟固定的承载量之间仍存在开发和保护的矛盾,目前敦煌研究院的保护、研究和管理工作仍有2亿多元的资金缺口。
如今,敦煌研究院正尝试用更多“互联网+”的方法来解决资金问题。例如,与腾讯合作的“数字供养人”项目中,参与者通过H5上0.9元的线上捐助,就可以“供养”第55号洞窟的数字化。“我们现在是捧着金饭碗找饭吃,怎么把这样优质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是我们这些年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张先堂感慨道。
数字化保护有资金缺口文创公司产值占比尚小
“莫高窟现有492个保存壁画和塑像的洞窟,但是只有120多个洞窟是适合开放的,还有很多洞窟很小,容纳的旅游团队也就20到25个人。”张先堂表示。
在敦煌文化遗产各项工作中,张先堂坦承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的矛盾。去年莫高窟的游客游览量已经达到了172万,并且将逐年增加。游客无限,但洞窟容量有限。“未来如果达到200万,我们就很紧张,如果再达到300万,有可能就承受不了。”
面对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宝藏,数字化最基础的功能就是保护。“我们很多高清晰度的数据,最高可达600DPI,比原来的尺寸放大16倍都不失真。”张先堂表示,这样即使未来万一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崖体产生崩塌,我们也可以借助完整、准确的文物信息复制再现洞窟。
莫高窟的数字化探索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30余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经发展出了成套的数字化技术。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完成了敦煌石窟180余个洞窟壁画的数字化采集,已经上线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可以实现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的全球共享,截至目前,“数字敦煌”页面访问量已达500多万次。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建设工程项目由国家拨款,但最终的投资已经超过了当初立项批准的一倍。除政府拨款外,敦煌研究院的数字化工作还要依靠国内外基金会和友好人士捐助。
“当时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由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准2.6亿元,国家拨款1.8亿元,但最后建成它的投资已经超过了4亿多元,国家的拨款是不够的,还需要贷款,我们目前总共有2.2亿元的贷款。”张先堂表示。“我们的门票收入去年是2.16亿元,但是我们年度的支出大概是4亿多元,所以门票收入还不够,还要多途径的筹款。”
张先堂介绍称,在敦煌研究院的发展计划中,未来敦煌的数字化成果可以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从而反哺文化遗产事业。为此也设立了二级文创公司。不过目前文创产品产值大约是每年1400万元左右,相比门票收入占比仍很小。
“我们现在是捧着金饭碗找饭吃,怎么把这样优质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是我们这些年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张先堂感慨道。
“我们希望通过和腾讯的合作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敦煌文化。敦煌来一次太不容易了,而且每次你来的时候或许只能认识到其中的一些单个的信息点,这里面文化底蕴太深厚了。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将敦煌文化以更多样的形式准确地传达给公众。”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副主任杜鹃表示。
传递敦煌文化内核存忧敦煌与腾讯合作曾纠结
挎包、背带裤、甚至菩萨穿的丝网袜……在游览时,参观者会惊讶于莫高窟的多姿多彩、趣味盎然,古人的智慧和幽默如此轻易地穿越千年和现代人的心灵达成共振。
“有的壁画上的供养人还会在脖子上扎一个小丝巾,侧面有一个小花结,有一次我做一个服饰史的演讲,正好坐东航的航班,我把空姐的照片和供养人的壁画两个图放在一起做一个比较,图放出来满场人就哄堂大笑。”张先堂笑道。
这样“潮”的敦煌可以借助好的转化形式来吸引、满足更多年轻人。与秦始皇陵博物院类似,敦煌研究院也接触了腾讯不同的产品团队,除去已经推出的数字供养人之外,还会与QQ音乐、王者荣耀、腾讯动漫等产品合作。对于在大漠深处守着壁画研究了很多年的敦煌人,如何充分传递敦煌文化内核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
“在与腾讯的合作中,我们有时也对艺术表现形式过于坚持,甚至偏执。”杜鹃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腾讯团队对莫高窟第285窟的菩萨提炼的关键字是“C”,说“只要功夫练到位,站在哪儿都是C位”,“我就突然纳闷了,我没听过‘C位’这个词。”杜鹃笑道,最后还是腾讯发来了百科截图。
“其实我认为腾讯人看敦煌和我们看敦煌很不一样,我觉得认知敦煌还要先去了解本地人,敦煌研究院从事保护、研究、弘扬等工作的这些人。”杜鹃表示,其实敦煌的诉求就是腾讯的人能常来敦煌,了解敦煌。
而在敦煌研究院与QQ音乐合作举办的敦煌古曲新创大赛中,能否引入现代配器,甚至采用说唱的形式重新演绎敦煌古曲,也曾让对接负责人之一、敦煌研究院在站博士后朱晓峰有些纠结。
“刚开始我们的确设想能不能跟壁画上的乐器有结合,不能离题太远,但最后通过我们不停地商议,最终决定配器不限、和声不限、曲式不限、风格不限。”朱晓峰表示,“尽管这里面有学术的底线,但最终我们希望呈现的还是百花齐放的状态。”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