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文化能人 扶起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做好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人。
我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依托“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进一步挖掘培养乡村文化能人,扶起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省文化新闻出版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覆盖到全省369个乡镇、2784个行政村。全省挂牌命名“文化中心户”2000余户、文化大院66户,共有乡村文化能人7726人,涉及非遗传承人、文艺带头人、手工技艺能人、文艺创作编导以及曲艺、绘画等各个领域。
西宁市湟中县土门关乡以“乡村文化合作社”的形式,组建由湟水情秦腔团、古河湟皮影戏团、菜花香舞蹈团、村姑美合唱团等10支特色文艺队伍组成的“大地情深”艺术团,选派专业干部对艺术团村民进行戏曲、舞蹈、合唱、曲艺、服饰等门类的培训。并利用乡村春晚、百姓大舞台等文艺品牌,让乡村文化能人和文化新秀多登台、多锻炼、多展示,实现了“文艺表演有舞台,村级活动有场地,村民休闲有去处”的目标;
门源回族自治县“回族宴席曲”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安宝龙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人的作用,在村里组织起以普通群众为主的“回族宴席曲”演出队,带领和培养传承人100多人,先后带队赴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地参加文艺展演活动,受到了业内人士和各地群众的高度赞誉;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盘绣产业基地,接收“妈妈制造”“唯品会”等订单。经过系统培训和省外观摩考察后,盘绣研修班学员赵继梅受到启发,引进苏州丝线后的绣品光亮细腻,销售收入不断攀升;
……
2015年以来,我省依托“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举办各类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班23期,累计培养农牧区文化能人1210人,提高了乡村文化能人的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省坚持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面向农牧区,选派乡村文化能人到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文化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文化,不仅仅为贫困群众生活添彩,更为贫困群众脱贫增色。
如今,走进青海大地,随处都能看到文化扶贫专项行动带给贫困群众的新变化,真切地感受到文化建设为青海打好脱贫攻坚战“如虎添翼”的充足动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