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超人再动员,大圣几时归
《超人总动员2》近日在中国大陆上映,时隔14年,曾风靡全球的超人特工归来,海外票房已超过2.3亿美元。当我们赞叹美漫的同时,也有人发现,继《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十万个冷笑话》等作品昙花一现之后,国漫仿佛又回归沉寂。
如果时光回溯几十年,国漫曾是观众的心头好。比如,凌纾的名字也许听上去有点陌生,但一提到他的作品,就是80后的共同记忆,《邋遢大王奇遇记》《阿凡提》《熊猫京京》……
6月22日,“闪光新国漫 践行文化强国梦”全国大学生国漫创造季系列活动在北京启动,在启动仪式上,已经77岁的凌纾说:“中华文化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我们的审美标准和生活日常都与西方不同。国漫的发展必须根植中华文化,才能保持鲜明的特征,而不成为其他国家动漫的影子。”
近年来,在日漫美漫的强势影响下,不少国漫的创作者走上了模仿的“捷径”,但时间久了,人们也发现,模仿并不是最好的方法,甚至“模仿日美的都死了”。
水墨动画是中国的创举,一部《小蝌蚪找妈妈》成为经典,这样的技法也被称为“中国学派”。但巅峰之后,“中国学派”发展迟缓,也鲜有代表作品。凌纾认为,“中国学派”并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中华文化不是过去式而是进行时,今天的年轻人要在“中国学派”上做文章,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凌纾回忆,1964年,他刚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动画开拓者“万氏兄弟”中的老三正好到学校招人,一眼选中了他,让他去上海面试。“我当时很忐忑,一路都在猜会问什么问题,结果万老师只讲了一句话:过马路当心点。”凌纾说,“这样的面试方式真是很独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觉到来自前辈的亲切和温暖。”
人才,是国漫崛起的关键因素。网络视频平台花重金挖动漫创作者,高校开设动漫相关专业,但对于基层的动漫创作者来说,如何生存,仍是难题。“就是要解决活下来的问题,否则理想情怀都太过苍白。”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说。
一名学生说:“大学生是最有热情画漫画的,很多作品不输专业团队,但是报酬太低了,一幅漫画只有几百元稿费。毕业后,能签约大公司的也是少之又少;进了公司,也得不到漫画改编游戏、电影和衍生品的分成。”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部长贾秀清说:“迪士尼从开创以来就一直坚持‘艺术家负责制’,保证艺术家创作的自由度。中国的公司也要向迪士尼学习,不能总是体现老板的意志或对效益的追求,而是要尊重艺术家的追求、尊重艺术规律。”
李剑平说:“现在行业发展比较急功近利,总想在很短的时间内赚钱,但实际上,国际上优秀的作品都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打磨,这是行业规律,急不得。”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授曹小卉也举例说,《大鱼海棠》制作了10年,《大圣归来》制作了七八年,迪士尼动漫的制作周期也在4年以上。“但在中国,许多作品只有一两年的制作周期,要想‘十年磨一剑’,老板不允许,市场不允许,谈何工匠精神?做出来的动漫往往就成了‘快餐’,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除了创作过程,李剑平认为,人才培养和企业招聘也要慢下来。“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对学生的个性、价值观和创造力的培养,企业不能寄希望于一开始就招到一个完美员工,必须进行入职后的再培训,以及之后的长期培训”。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