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天地 在中西融合中彰显历史街区新魅力

2018年06月26日 10:00    来源:西安日报    雷县鸿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新天地,过去是成片石库门旧式里弄住宅区,浓缩了上海石库门建筑文化,凝聚着老上海人对这座城市和生活的记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市开启了石库门地区的综合改造,经过20多年的建设,如今的石库门地区成为了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中西融合的都市旅游景点,它以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单一的居住功能,创新性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把这片反映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集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为一体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石库门建筑群改造的上海新天地模式,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历史风貌保护开发的经典案例。

  曾经的石库门 是上海城市的一个缩影

  石库门是上海城市建设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上海城市建筑的一个独特标志。在这里,分布着典型的上海里弄式建筑群。据新天地工作人员介绍,石库门建筑的设计既有上海里弄的特点,在外形设计和建筑上又借鉴了很多西方建筑的元素,形成了中西融合的建筑特点。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社会发展,一些石库门建筑逐渐流失,许多石库门房子成为危房,而且很多房子缺少卫生间、独用厨房等结构上的缺陷,加之建造时间久远,房屋破旧,居住密度高,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居住需求。 “很多房子里居住的人很多,非常拥挤,就拿新天地一号来说,过去这栋楼里住着30多户人家140多口人,生活空间之狭小显而易见,”新天地工作人员表示,除了部分有价值的建筑外,大部分石库门建筑不属于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相关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也无法覆盖,对它的保护始终处于比较尴尬的状态。 但石库门作为上海近代文化的标志,对于上海具有特殊的人文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部拆除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不断推进,石库门建筑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历史与时尚完美融合 旧街区焕发新容颜

  如何实现区域的保护与开发,使得上海石库门建筑这一上海近代文化能够更好地保留下来,也一直是上海市及黄浦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面对城市建设发展和群众改善生活的需要,当时的黄浦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到21世纪也不落后”的远景目标,树立了历史街区重塑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整体规划、成?片改造、分期开发、总体平衡”的首创性开发理念,突破创新,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邀请专业力量参与规划编制。 记者了解到,上海新天地分为南里和北里两个部分,南里以现代建筑为主,石库门旧建筑为辅。北里地块以保留石库门旧建筑为主,采用了新旧对话,交相辉映的设计理念。 上海新天地对石库门建筑的保护与改造,主要采用了“存表去里”的方式,即对保留下来的建筑进行必要的维护、修缮,保留建筑外观和外部环境,对内部进行全面更新,以适应新的使用功能。这种保留建筑外表,改变内部结构与使用功能的做法,类似于伦敦、巴黎等欧洲城市旧建筑改造的方法,当时这在国内尚属首例。其具体保护与改造方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本保留,加固结构。比如新天地一号楼。第二类是保留外墙和屋顶、内部结构拆除重建。第三类则是基本拆除,只保留门楼。 其中,新天地一号是整个改造项目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天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天地一号过去是一位商人的住宅,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了西方的元素,比如大家现在看到的外立面建筑,就有着明显的西式风格,而里面的布局,从建筑的木结构、屏风、门窗和房屋布局等,都体现着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像门窗上的木雕技艺和雕刻的内容,都体现着吉祥如意、福寿安康等,成为石库门地区建筑中西融合的一个经典的个例。”经过修旧如旧的整体改造,整个建筑的风格和结构基本没有变化,依然保留了这座古建筑的风采。如今的新天地一号成为上海市的“会客厅”,接待了包括外国政要在内的许多贵宾,成为展示新天地魅力的重要窗口。 在新天地项目建设过程中,上海市黄浦区委、区政府与建设方相互协作,共同致力于打造提升新天地整个区域的历史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其中建设方用专门留出来的一大片空地,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修建了一座人工湖。记者在现场看到,湖面上水光潋滟,水岸边古树葱郁,绿草茵茵,市民和游客悠闲的在湖边闲坐漫步,而各具特色的建筑倒映在水中,让整个湖水与周边的建筑群巧妙地融为一体,为繁华的闹市平添了一份静谧和平和,成为上海市民休憩的好去处。 新天地项目的成功实施,既保留了原有石库门里弄建筑风?格和城市记忆,提升了地区功能和价值,同时又有超过两万户居民告别拥挤逼仄的狭小空间,获得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实现了城市更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与城市文脉保护的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相互推动。

  新天地为旧城区改造 提供了经典样板

  漫步在新天地的街道上,酒吧、餐厅、演艺中心、商业中心、会所等分布在精美的各色建筑当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徜徉其间,享受中西文化融合带来的独特韵味。 来自武汉的徐女士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三次来新天地了,每次来这里都会品尝不同的美食,欣赏这里的建筑带来的美。这么多漂亮的建筑能保留下来,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每回来都会拍很多照片留念。我觉得新天地,就是上海市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有上海民居的传统美,也有西方建筑的特色,还有现代时尚的展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这里看看。” 新天地项目的成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2002年上海新天地荣获美国建筑师协会颁发的“文化遗产建筑奖”,2004年荣获当时的国家文化部授予的“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石库门地区旧建筑群的改造提升,为这片区域的文创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 项目建设方持续关注大众消费需求,以“文化创意跨界融合”的视角精心策划和举办商旅文活动,不断引领城市文化新风尚和城市生活新方式。从倡导以餐饮娱乐和酒吧文化为核心的“全新夜生活方式”,到打造完整社交空间的“城市的会客厅”,再到融合娱乐、时尚、美学、社交、商业多元素的“城市公共艺术空间”, 持续开展的商业业态调整和文化创意活动,激活了历史街区活力和魅力,新天地成为上海市商旅文融合发展的城市名片。在新天地商务区,始终坚持聚集领袖型、创新型、龙头型企业的理念,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先后有索尼(中国)商业、必和必拓等世界500强企业,普华永道、麦肯锡、保乐力加、迪士尼等总部型企业,以及电通安吉斯、朗盛化学,盛德国际律师事务所、史宾沙人力资源顾问等行业领军企业入驻。据上海新天地工作人员介绍,商务区一期投入使用以后,年税收迅速超过10亿元,近年来更是连续超过20亿元,是上海单位面积税收贡献率最高的甲级办公楼。而二期两幢商务楼的出租率也分别达到了98%和90%。 与此同时,新天地致力于积极保护和再利用城市历史资源和环境资源,将绿色发展战略具体落实到城市建设中,为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成功典范。新天地地区遵从“步行优先、公共交通便捷、城市空间自身结构完整,多功能合理混合、尊重城市肌理和历史文化”的设计思想,倡导低碳和健康生活理念,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固有特征和宜人空间尺度,使得每个单体建筑都满足绿色建筑评估评价体系。 更重要的是,新天地项目坚持历史风貌保护与区域功能重塑、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度融合,为推动城市更新探索了新的路径。这一区域既有中共一大会址、新天地北里、南里等历史风貌特色核心区,也有商务办公、商业零售、酒店餐饮、高端居住等现代城市建筑空间区域,历史与时尚在这里完美融合,为整个区域平添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发展活力。在这里,历史文化成为体现区域魅力的重要元素,发挥了重塑历史街区风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效应,同时也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带动作用。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开发过程中,新天地地区的开发始终是一张蓝图抓到底。在坚持开发指标、功能结构、空间格局基本不变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具体项目进行细化和优化,既保证了规划功能结构和空间格局的高实施度,又保证了商业运作的成功,从而始终保持了地区的生机和活力。 从现在的上海新天地可以看到,该项目既是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同时也是一个旧建筑保护项目。经过修复,石库门建筑得以重新焕发出光彩,同时,石库门建筑的历史感也大大提升了广场的品位和魅力。这种开发模式既带来了商机,也提升了地区的活力,具有保护和开发的双重特征。上海新天地项目的成功,很好地证明了保护并非一定要原封不动地保护,开发也不是完全推倒重建,老上海建筑的艺术及文化,与现代时尚在这里融为一体。可以说,成为创造流行消费、引领时尚潮流的城市新地标的上海新天地,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成功且经典的实践案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

上海新天地 在中西融合中彰显历史街区新魅力

2018-06-26 10:00 来源:西安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