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亮点多
“一处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一处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两项展览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5月2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以来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记者了解到,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方面,近两年的江西可谓亮点纷呈。首先是有两处引发世界关注的遗址。一是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标志着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物资源向世界文化遗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二是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目对进一步理清中国道教发展史的脉络,填补我国大规模宗教考古研究空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保护条例〉的决定》已经审议通过,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大上清宫遗址也已启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其次是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南昌起义 伟大开端”展览、省博物馆的“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同时获得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这是自2013年以来,我省两项展览再次入选“十大精品陈列展览”。同时,这也是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在全国文博界创同一展览题材两次获奖的先河。江西省博物馆通过热点文化事件向公众传导正确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他们采取的“多元观众+多元需求+多元服务”做法,开创了“考古+展览+保护+研究+教育”的新模式,在全国产生积极广泛影响。此外,我省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幅增加,目前达到949处,位居中部六省第二位,为我省更好地进行文物保护利用奠定了基础。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近两年我省也取得了重要进展。2017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2017年8月省文化厅在国内率先出台“十三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方案,标志着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上升到依法保护、科学保护的发展阶段。目前,我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0项、省级56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0名、省级478名,拥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省级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省级2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9个、传播基地10个、传承基地19个,初步构建起符合江西实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为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方位展示我省非遗风采,6月1日至2日省文化厅将在省美术馆举办“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将组织近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展演。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