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和平:进一步发挥中小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文化金融潜力

2018年05月10日 14:3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原文化部部长、国家图书馆原馆长周和平在中国文化贸易发展论坛上发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 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深圳5月10日讯(记者 魏金金)“从文化产值占GDP的比重看,美国有31%,日本达到20%,韩国也在15%以上,而我国比重则比较低。从文化消费规模的指数分析来看,2013年我们实际规模为1万多亿,占居民消费总支出6.6%,还有3万多亿元的消费缺口。另外我们国家的文化贸易逆差也较为严重的,仅以图书出版为例,我们进出口贸易比为10:1,其中对欧美进出口贸易比为100:1,影视、演出、互联网文化产品也同样如此, 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上,美国占比高达43%,欧盟占34%,我国则份额很小,这些都与我们文化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原文化部部长、国家图书馆原馆长周和平在9日召开的“中国文化贸易发展论坛”如是说。

  追根溯源,文化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出台了一系列的金融助力文化发展的政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尽管目前我国文化金融的融合发展初步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周和平指出,一是文化产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缺乏了解和有效联动,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了解不够,文化企业也不擅长使用金融工具;二是文化产业自身特点不利于金融融合,文化企业很多是小而散,且盈利模式突出、投资风险大;三是服务于文化产业的金融机构中介体系薄弱,资产评估难,融资担保难,产权交易难。

  多样的文化金融服务,将为文化产业捧出更多活水。为进一步推动文化与金融产业的融合发展,周和平提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的根脉,是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要全面梳理、合理利用、发展创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其融入当代、融入世界。

  第二,培育和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包括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的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发展文化金融专营机构、特色支行等专业化机构,针对文化产业的特点创新战争和服务,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的信贷投放。特别注意发挥商业银行和中小银行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有一个数字就是,在工农中建这四大行中,它的信贷规模占到我们国家信贷总规模的40%左右,所以商业银行和中小银行、城市银行的潜力还是非常大”;进一步扩大文化企业债券融资规模,降低金融融资资本,优化财务结构;积极发挥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政府引导基金与市场化的股权投资基金要相互配合,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积极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促进文化要素市场从线下向线上发展。

  第三,加快文化产业国际化投融资步伐。随着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文化消费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经济体,国际文化产业巨头以各种方式依次进入我国,与此同时,我国文化资本走出去的力度也不断增强,我们不仅要加快融入世界文化产业的资本运作系统,构建全球文化的产业链,同时也要与各自贸区发展相适应,支持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我们现在自贸区办了不少,很多是内容比较少,文化产品更少,我觉得这点应该调动各自贸区的积极性,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促进文化产业投融资人才队伍的建设,重点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责任感和较强资本运营能力的人才。

 

点击进入专题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林秀敏 )

周和平:进一步发挥中小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文化金融潜力

2018-05-10 14:3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