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赛事引领健身井喷 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加速融合
全民健身将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这些又会推动赛事的发展,形成赛事与全民健身、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关于体育赛事很多企业都进行了积极探索。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注重体育事业的发展。相对于前几年的两会报告,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体育内容的报告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关于体育内容所占的比例有很大幅度的增加,最重要的是今年关于体育内容的话题皆为有重大意义的,这也预示本年体育事业要突飞猛进的绝对热门话题。李克强总理先后针对体育改革、全民健身和北京2022冬奥会筹办等话题进行了五点阐述,主要可以总结为三点:深入推进体育改革、增加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体育健康服务水平,最终使体育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从而促进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赛事推动全民健身发展
有业内人士表示,赛事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引擎,整个体育赛事均是以IP赛事为核心的,围绕体育赛事,周边体育赛事的传播、转播、衍生品、场馆、票务、竞猜、体彩一系列的东西。这些将推动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带动可持续的体育消费,推动全民健身深入开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李玲蔚说:“围绕着赛事的举办,我们可以有很多方面去预热,可以营造这种氛围,同时让公众从更多方面去参与。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可以同步发展,而且可以互相促进”。
中研普华研究员许俊龙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全周期和全过程,以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为抓手,大力宣传运动项目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同时,全民健身也将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这些又会推动赛事的发展,形成赛事与全民健身、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关于体育赛事很多企业都进行了积极探索。
北京星牌集团董事长甘连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体育赛事对于全民健身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举例来说,星牌曾斥资数亿元赞助近千项赛事,正式进入竞赛领域是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星牌当时年利润只有七八十万元,却拿出50万元赞助这一世界级赛事。通过赛事驱动,让中国拥有了8000万台球迷,这是赛事推动全民健身的成功案例。
而全运会,大大小小的乒乓球赛、篮球赛等,也同样推动了全民健身的发展。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体育品牌,也是国际顶级赛事的赞助常客,他们深谙体育赛事带动全民健身与全民消费之道。另外,通过对赛事的赞助也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宣传,尤其是电视、网络直播等,相较于硬性广告更具感染力。
近年来,《国务院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为体育赛事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据悉,在较为成熟的美国市场,体育赛事在整个体育产业中的比重高达19%,而中国仅为8%。根据体育产业规划,2020年、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产值将分别达到3万亿、5万亿,体育赛事运营规模将分别达到2400亿和4000亿。
实现全民健身需多方发力
“当然,推动全民健身不单要靠企业,也要靠每个人”。甘连舫表示。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全民健身的意识和氛围。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表示,加强建设“六个身边”工程,让老百姓在身边找到自己的健身组织、健身活动场所和体育比赛,把体育“+”到旅游、文化中去,和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全域旅游等结合,这些才是全面健身推动全民健康的基石。
许俊龙则表示,全民健身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政府、广大社会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重视和关心,要求全社会的力量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政府应当做好可持续发展的全民健身的宣传工作,加大场馆建设的投入和资金的注入,根据自身条件和地理环境人文特色,不断挖掘新思路,找到适合自己地区发展的创新之路。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切实全面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进一步的增强,身体素质就和健康水平进一步的提高,将全民健身持续到底。
其实,这些年来,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了一定成就,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增强了群众健康观念,群众更加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群众体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体育人口的数量和比例有了大幅的提高;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全民健身的资金投入力度,在居住区、公园、街道和村镇等建设了为数众多的健身活动中心;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体育也进行了完善,体育事业也逐渐的社会化,群众体育的组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并且政府还是地方都出台了相应的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法规文件,充分维护和保障了全民的体育参与权和维护权。
但全民健身发展当中仍有诸多不足,如在全民健身经费方面投入偏少,和竞技体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次,我国体育人口的结构不够合理。青少年和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较高,而中间的年龄段的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较少,而且各个年龄段的体育人口参与比例的波动也较大。另外,体育健身资源仍相对紧缺。这些年的发展,我国建设了不少的健身场所,体育健身设施有了大幅度增加,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人均体育场地占有率还是不高;此外,全民健身缺乏科学的指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意识有所增强,人们日常生活中掌握了部分简单的健身常识。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区健身房、健身俱乐部接受更专业的健身指导,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发展的方向是好的,只不过现状不太乐观。
健身行业空间打开
对于全民健身发展,还有一个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健身房近几年呈现井喷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过去认为已经变身传统产业的健身行业开始出现新玩法。90后为核心的主力健身人群开始登上消费舞台,健身产业又重新成为最值得关注的新兴产业,各路资本也开始纷纷涌入,中国健身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纪元。
有分析指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娱乐健身方面的追求也呈现出高涨态势。俗话说: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不可否认,城市大街小巷的健身行业的蓬勃兴起,不仅可以刺激消费,促进就业,搞活经济,同时对人们健康快乐生活也大有裨益。
据测算,中国健身行业市场空间可达1400亿元。未来健身需求将内生性增长,在政策及资本等推动下,健身人口将逐渐扩大。保守估计中国的健身人口渗透率可达亚洲平均水平3.8%。据IHRSA数据,亚太地区各国健身俱乐部会员人均支出/人均GDP与人均GDP之间负相关,当人均GDP达10,000美元,会员人均健身支出/人均GDP约为5%。随着人均收入提高和健身门槛降低,会员健身成本会逐渐下降。2015年中国人均GDP约8,016美元,假设人均健身支出约占人均GDP为5%,则在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我们测算中国健身市场空间可达1,400亿元以上。健身行业在迎来巨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2016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1.35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64%。规划提出到2020年体育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推动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场馆服务业、体育中介业等八大重点行业发展。经济型用户和健身爱好群体的规模将持续扩大,未来居民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对健身服务及设备的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