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乡村插上艺术的翅膀
乡村振兴要插上艺术的翅膀。因为有了艺术,乡村振兴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乡村艺术化不是天方夜谭,它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源于人类的天性。2012年,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6000美元,据国际经验,社会生活开始向休闲型转变。党的十九大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美丽中国,包括美丽乡村、美丽城镇,正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审美需要的回应。
乡村艺术化也不是没有先例,国内外已有一批鲜活的案例,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英国人珍惜和保护他们乡村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传统文化,讲究村庄更新,建成全世界最美的乡村,被誉为英国的灵魂。德国的施雷勃田园源于19世纪中期,已有近140万个,被誉为童话世界,成为市民的乐园。再回到国内来看,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乡村艺术化开始迈开步伐。比如四川汉源县,以花海果乡为主题,让田园变公园、农村变景区,一个产业就是一个“田园景观系统”:在时间上一季一景,一月一景,到了花季、果季还是一天一景;在空间上一山一景,一沟一景,一坝一景;在微观上一园一景,一步一景,一树一景。还有年画村、陶艺村、粮画小镇、黄瓜小镇等等,都说明乡村艺术化大有可为。
虽然现在来给乡村艺术化下一个完整的定义还为时过早,但是可以用四句话来对乡村艺术化作一个形象的描述,即:自然山水,艺术田园,农耕体验,诗意栖居。
自然山水,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在治理和恢复上下功夫,保护乡村环境,保护乡村生物多样性,让乡村天蓝地绿、山青水碧、风清气爽、蛙鸣鸟叫,还自然之魅力,这是乡村艺术化的底色。
艺术田园,是要搞好创意设计,精耕细作,发展创意农业、精致农业,把一个产业建设成一个田园景观系统,景色随区域、季节而变化,让田园变成乡村独特的风景。
农耕体验,是既要把农业劳动变成农事体验,从观察、体验、分享中品味人生乐趣,又要保护农耕文明,挖掘传统工艺,培育民间艺人,开发乡村美食,让人们分享耕读传家的农耕文化。
诗意栖居,是要在不破坏乡村肌理、保护乡村风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科学规划设计村落,改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造民居功能和风貌,配套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组织好民间文化活动,让人们像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诗中写的那样: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乡村艺术化是一个新课题,更是一篇实践性很强的大文章,必须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彰显乡村价值。当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把握好四个问题:
其一,要弄懂乡村之美,防止景观城市化。一些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把城市美化的一些做法搬到乡下去,搞大广场、大草坪、电梯公寓,走入了误区。必须看到,乡村美离不开乡村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它美在山水、美在田园、美在农耕、美在体验、美在浓浓的乡愁。
其二,要着力张扬个性,防止千村一面。不同的村庄,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历史文化都不一样。乡村艺术化必须体现各自的地域特色、产业特色、民俗风情和民居风貌,同一个村庄户与户之间也可以有所差异,各美其美。
其三,要发展美丽经济,防止中看不中用。一些地方看起来很美,却缺少人气,甚至空心化,问题就在于没有处理好艺术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必须把美丽变成资本,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大升级,实现产业兴旺。
其四,要坚持分类指导,防止化妆运动。一哄而起是个老毛病,新农村建设中的风貌改造就曾经在许多地方变成化妆运动,刮了一阵算一阵。乡村艺术化一定要吸取教训,从实际出发,分步实施,注重实效,有序推进。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