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 敦煌壁画保护将何去何从

2018年03月20日 11: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连晓芳

  原标题:未来,敦煌壁画保护将何去何从

  近年来,莫高窟修复和预防性保护相关工作受到世界关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苏伯民自1992年到敦煌研究院工作,至今已26个年头,涉及的壁画保护领域包括壁画颜料分析、壁画病害机理以及壁画修复材料研究多个方面。日前,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苏伯民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文物保护作为一门系统科学,未来更需要重视相关理论研究和专门人才培养。

  探索改进现有保护修复方法

  作为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保存了公元4世纪到14世纪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

  据了解,敦煌研究院自1944年建院起就开始了对敦煌石窟的保护。苏伯民告诉记者,千年壁画最典型的问题是与盐分相关的病害,其次是表面污染物和微生物侵害。多年来,敦煌研究院不断探索壁画保护方法,包含对壁画进行价值评估、现状调查、材质工艺分析等方面,特别是当下无损检测手段的应用,对保障文物安全大有裨益。“通过无损检测手段,基本可以把壁画的原始材料和绘制工艺分析清楚。”他说。

  苏伯民介绍,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还能够对洞窟内温度、湿度以及微生物环境进行实时监控。结合监控数据和无损检测数据,即可制定出可行的壁画保护方案。他告诉记者,通常有两种方式对壁画进行保护,一是通过控制外部条件来减少侵害,使壁画状态保持稳定;二是采取修复方法,去除壁画表面的微生物污染,降低再生病害的几率,使病害状态不再发展。

  据悉,古代壁画中,除了无机颜料外也有从自然物中提取的有机染料。“目前,仍有一部分有机染料无法通过无损分析得出确切结论,只能通过颜色进行推断。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现代手段在壁画材料和工艺分析中的应用,提升对敦煌壁画的认识。”苏伯民说。

  建立健全预防性保护体系

  对莫高窟而言,地震、降雨、风沙、岩体坍塌,以及人为的大气污染、建筑施工、参观旅游等因素,都会威胁壁画的安全。预防性保护就是要通过干预手段,把洞窟环境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当突破界限时,就要通过外部手段进行控制。

  苏伯民表示,只有建立起预防性保护体系,对各方面的风险因素进行实时监测,才能保证敦煌壁画历久弥新。“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会对洞窟内的二氧化碳和湿度进行控制和监测。我们将二氧化碳标准设定为1500PPM,湿度设定为62%,因为通过试验发现,一旦超过这两个数值,壁画中的可溶盐分就会溶解。”苏伯民说,工作人员通过和高校合作,为60多个洞窟安装了温湿度传感器,再通过对进入洞窟的游客人数进行控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障洞窟环境的稳定和壁画的安全。

  作为全国一流的古代壁画保护研究机构,敦煌研究院几十年来形成了一整套对古代壁画研究、分析、调查的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保护修复经验。2005年,敦煌研究院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首批“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2009年,被科技部认定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即使这样,仍有很多壁画病害无法完全得到治理。这就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莫高窟监测预警体系,探索预防性保护管理模式,努力实现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的过渡。”苏伯民说。

  加强文物保护基础学科建设

  文物保护作为一门专门性较强的技术,其效果和前景在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可。“文物保护有明显的理论性,很多科学技术都可以用到文物保护中来。”苏伯民说。

  “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引起全世界对敦煌文物的关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为文物保护的发展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几代‘敦煌人’的不懈努力下,如今敦煌文物保护从科学理念、基础理论到技术手段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苏伯民感慨地说。

  “多年来,在国家文物局与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敦煌研究院承担了一些文物保护的研究项目,也与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文物保护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使我们的研究能力不断提高,保护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苏伯民看来,敦煌研究院拥有一支强大的文物保护力量,但是,我国文物保护整体实力还相对薄弱,尤其是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大国,拥有极其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文物保护责任更为重大。对此,苏伯民建议,文物主管部门特别是科技部门,应当将文物保护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来发展建设。“仅仅依靠文物系统自身的研究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当把文物保护作为一门学科,吸引和凝聚高校、研究院所的研究资源和研究力量加入文物保护的行列。”苏伯民告诉记者,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文物保护是一门科学技术,需要基础科学研究理论做支撑,加强文物保护基础学科建设将成为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未来 敦煌壁画保护将何去何从

2018-03-20 11: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