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闻喜的花馍如今已经走出娘子关,走向万千百姓的餐桌,让消费者可以感受到舌尖上的黄河饮食文化魅力。
闻喜花馍主要采用当地生产的优质小麦粉,经和面后,采用捏、搓、揉、拽、剪、贴等多种手法,捏出花果、人物、鸟兽等形象,再经过蒸制、晾晒、着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闻喜花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支健康自豪地说,对花馍最传神的褒奖就是:面上多彩世界,手中万物乾坤。“花馍在闻喜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闻喜花馍的传承是一个母亲的艺术,过去每家每户有事,都团坐在一起,热热热闹闹地办喜事,互相帮忙。闻喜花馍是面花,既能看又能吃,制作包含了大量民间美术的元素在里边。独到之处,就是着色清淡,构思巧妙,人物、动物、花的造型,捏什么像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
闻喜是晋南的小麦主产区,有60万亩小麦,三亿斤的产量,推进花馍产业可以促进小麦就地转化,提高附加值。为此,闻喜县组织了花馍艺术节,又在上海世博会等展台亮相,卫嫂食品公司的生产主管张新平说:这让闻喜花馍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销路也越来越好,“线上线下实体店都有,北京、上海、天津,华北地区都有销售,只要是卖出去的货,基本上都是回头客。”
由于花馍没有添加剂,保存时间比较短,所以更多就是根据订单加工。张新平介绍说:“现在每年最旺季全负荷,一天就是五六百袋面粉,一袋面粉五十斤,一百个馒头。老百姓也认可,销售商订单太多,人家要一万袋只能供应7千袋,货备不足,工人人数都翻了两番三番,供不应求。”
在闻喜县畖底镇畖底村,82岁的老人张端端心灵手巧,是远近闻名的捏花馍的高手,过去只是在村里帮着左邻右舍的做花馍,如今被聘请来制作花馍,几十年的手艺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支健康说,如今,做花馍已经在闻喜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每家每户小麦要产生面,面要做成馒头要卖出去,在闻喜从事花馍产业的人有三千人之多,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特别是以卫嫂公司和北垣几家大的花馍制作企业为龙头,带动十多家花馍合作社。有几千万的收入,把馒头再算进去,有上亿了,闻喜花馍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一条路子。”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