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这里感受中国的新春祝福
西班牙观众在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欣赏湖湘风华·湖南文化创意展。 资料图片
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中国日”春节活动上,俄罗斯观众学习制作狗年年画。 本报记者 吴 焰摄
在墨西哥中国文化中心“走进中心过大年”活动上表演舞狮的儿童。 本报记者 王骁波摄
平阳木偶戏保护传承中心在曼谷“中国木偶迎新春”现场演出。本报记者 林 芮摄
锣鼓喧,春意闹,欢欢喜喜过大年。2018年“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在世界各地华丽启幕,远在海外的中国文化中心也备好了一场场色香味俱全的中国文化盛宴奉献给各国观众。请跟随本报驻外记者的脚步,一起去感受这份中国送给世界的新春祝福
西班牙
“迎春犬”穿越贺岁
本报驻西班牙记者 王 迪
九州日月开春景,四海笙歌颂狗年。春节的氛围也延伸到了万里之外的西班牙。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重要街道的路灯都挂上了喜迎春节的海报。海报上的主人公是一只呆萌的“迎春犬”,表情像是一只来自中国上古的神犬穿越到马德里而惊呆了的神态。这是西班牙著名插画师胡安·卡洛斯·巴斯第三次为中国春节特别设计吉祥物形象。如今,农历新年的西班牙版生肖画长啥样,已经成为旅西华人和当地西班牙友人每年贺岁的共同期待。
不久前,来到西班牙访问的中国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为2018年全球“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剪彩,当天开幕的“湖湘风华·湖南文化创意展”也为今年西班牙“欢乐春节”活动拉开序幕。出席活动的西班牙教育大臣门德斯·德维戈对展览表示高度赞赏,认为展览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也展示了当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勃生机。今年,“欢乐春节”继续在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座城市传递中国文化和友谊,开展专场演出、文博展览、民俗展演、影视播放、主题庙会、文化论坛等30多种类型的近2000项文化活动,同全球各地人民共庆中国佳节。
德维戈对本报记者表示,每当马德里的街道挂上“欢乐春节”的彩旗时,他们就知道中国春节要来了。近年来,西班牙与中国在文化方面的合作取得了巨大发展,每年西班牙人都与中国共度春节,“欢乐春节”已发展成为西中同乐、广为人知的重大活动。
正月前后,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与西班牙广场、侨胞聚居区乌塞拉区一同成为“欢乐春节”的活动主场。中国新年音乐会、中华美食节、厨艺大师班、“中国风格艺术设计展”、“走进中心过大年”春节文化日、中国电影周等活动陆续在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展开,陪伴广大侨胞和当地民众共同度过一个祥和欢乐、喜庆热闹的中国年。
西班牙友人哈维尔因喜爱中餐而迷上了中国文化,在去年春节举行的西班牙“成都周”活动中,他品尝到了最正宗的川菜,还特意在假期选择去中国旅行,也从此成为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的常客。今年,哈维尔早早就打听到农历春节的日期,并拿到了中华美食节的宣传手册。哈维尔说:“我生长在马德里,但以前并未走进过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当我走进这里时,仿佛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偌大的中国、丰富的中国文化都能在此遇见。春节期间的文化中心,让我身临其境体会到了中国人的过年氛围,这让我对中国越来越心生向往。”
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文化参赞刘雯秋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欢乐春节”系列活动,让当地民众从不同角度了解真实的中国和中国文化。例如,推出中华美食节活动是为了提升中餐在海外的形象,中餐不仅仅是春卷、炒饭;“中国风格艺术设计展”能够让当地民众了解中国在设计创新领域的高速发展;中国新年音乐会则带来一场中华民乐和西洋乐结合的盛宴,西班牙国家电视台还会对在西班牙国家音乐厅演出的场次进行转播,希望能在当地形成一到春节就要听一场中国新年音乐会的惯例。
今年的“欢乐春节”活动延续了往年与当地慈善机构联合开展公益活动的做法,将部分销售收入捐赠给无国界消防员联盟,用以帮助遭受灾害的人民获得迫切所需的救援和支持,也为年轻一代的华人树立爱心奉献的典范。
墨西哥
来中国大家庭过年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 王骁波
2月6日,“走进中心过大年”活动在墨西哥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文化中心内张灯结彩,装点着红灯笼、中国结、对鱼等挂饰,春节气氛浓郁。
中国特色的舞狮、腰鼓、孔雀舞、二胡、古筝、扇子舞演出和墨西哥“国粹”玛利亚奇乐队的表演相得益彰,现场欢声笑语、掌声不断,到场的中墨嘉宾都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许多节目都是中墨演员联袂上演,这也将中墨人民一同过大年的初衷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天先后两次登台、用二胡演奏了《茉莉花》和《赛马》的是个地地道道的墨西哥人——罗伯托·阿吉拉。5年前曾在中国南京师范大学学习交流过一年的罗伯托告诉本报记者,他愿意给墨西哥人介绍中国的传统乐器、传统音乐和传统文化,让墨西哥人更加了解中国音乐,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心走得更近。
“中国的传统文化令我着迷”,墨方嘉宾坎普斯对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和舞蹈赞不绝口。罗兰多也是中国文化的粉丝,一直关注中国文化中心活动的他说,希望有机会更深入了解中国的语言、音乐、文学等各方面文化。
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邱小琪表示,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年最重要的节日,大多数人会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和家人团聚。如今,这个中国的节日与文化传统已几乎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墨西哥也不例外。
“举办这样的活动能让我们在距离祖国万里之遥的墨西哥感受到新春气氛。”墨西哥中资企业协会会长陈耀刚说,“作为中资企业的一员,几年来,我们深深体会到文化交流与融合对于两国交往的重要性。今天的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墨西哥当地民众切身感受中国的过年文化,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演出告一段落,过大年活动移步到了室内工作坊。墨西哥嘉宾三五成群地围坐在几位孔子学院老师的周围,跟他们学习剪纸、茶艺、画脸谱、做灯笼、制作中国结……许多“学员”专注地模仿老师的动作,并询问老师制作步骤,从他们兴奋的表情里不难看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墨西哥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罗君说,“走进中心过大年”活动是海外文化中心的品牌项目,活动对象并非针对特定人群,而是广泛的墨西哥民众,让所有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当地人都能走进文化中心,切身感受中国过年文化。“包括墨西哥在内的许多国家,春节前后在街头广场、唐人街等公共场所都会举办迎春庆祝活动,而‘走进中心过大年’活动的不同在于,能够利用主场优势,使之更贴近中国传统的过年氛围。”
据悉,这是墨西哥中国文化中心首次举办“走进中心过大年”活动,属于墨西哥“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之一。今年墨西哥“欢乐春节”系列活动还包括《中国故事2017图片展》、《欢乐春节》图片展、“中国文化日”活动以及第二届改革大道“生肖装饰大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在墨华人与墨各界民众一起欢度狗年新春。
泰国
“非遗”木偶暖人心
本报驻泰国记者 林 芮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随着熟悉的歌谣响起,一个木偶济公登场了。木偶济公的出场引起了在场观众的热烈反响,它既牵出了年长观众的儿时回忆,也让在场的小朋友感到新奇无比。
这是2月4日在曼谷上演的“中国木偶迎新春”节目现场的一幕。该活动由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共同主办,吸引了当地300余名观众前来观赏。此次演出中,木偶戏种类丰富,精彩纷呈,包括扬州木偶剧团中杖头木偶《祝您吉祥》《草裙舞》《扇韵》,平阳木偶戏保护传承中心提线木偶《济公》《耍猴》,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大杖头木偶《书艺》《变脸》等。
木偶戏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此次演出的扬州木偶剧团、平阳木偶戏保护传承中心和四川省大木偶剧院三个知名木偶剧团组,都曾出访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其中,扬州木偶剧团以“刚柔相济、细腻传神”的艺术表演风格蜚声海内外,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平阳木偶戏保护传承中心前身为始建于1919年的“乐声社傀儡公班”,近百年来,荣获多个国家级奖项,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提线木偶剧团之一。四川省大木偶剧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大木偶的唯一传承单位,被文化部等授予“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负责此次演出的国际木偶联会亚太委员会主席唐大玉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木偶戏历史悠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统深厚,在中华大地流传久远,并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希望我们的节目能让远离故土的华侨华人兄弟姐妹重温祖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慰藉他们的思乡之情、思亲之情。”
笔走龙蛇春秋意,泼墨山水韵味长。由四川省大木偶剧院表演的节目《书艺》中,大木偶书生在纸上挥洒自如,用汉字和英文写出“新年快乐”,让观众叹为观止。演绎这个大木偶书生的李梓维是四川省大木偶剧院最年轻的演员,他告诉记者,他的父母也是木偶剧院的演员,自己从小看木偶戏长大,非常喜欢木偶戏这项传统艺术。“这次能来曼谷演出,把春节气氛和传统艺术带给曼谷民众,我觉得非常开心。”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纷纷受邀上台与木偶戏演员合影留念。泰国观众坎泰对本报记者说,第一次看中国的木偶戏,觉得非常有趣,也通过这个节目感受到了中国春节团聚和温暖的气氛。
在泰国唐人街出生长大的华人陈惠芬女士对记者说,自己从小学习中文,对中华传统文化非常熟悉和亲切。“虽然之前已多次去中国看过木偶剧,但这次在泰国看到还是非常激动,身在国外也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她说。
除了“中国木偶迎新春”节目,曼谷中国文化中心还为当地民众准备了“丝路墨华——中国青年书画家作品巡展”“中泰音乐、舞蹈互学互鉴文化体验”“欢天喜地过大年——企盼”摄影展和春节美食品尝活动等。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张波告诉本报记者,之所以准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目,一方面是为了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是体现我们文化的包容性。中国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应该与全世界民众共享。
俄罗斯
分享幸福“闹”新春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张晓东
2月5日与6日晚上,2018年“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火热进行。来自河北、上海的艺术家不仅带来了中国经典《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乐曲,还用古筝与琵琶深情演绎了中俄两国都熟悉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格林卡》等曲目,演到精彩处,观众甚至随着旋律动情哼唱起来。
现场许多观众都是文化中心的常客。中国新春佳节期间文化中心活动特别多,内容丰富,虽然赶上了莫斯科几十年不遇的暴雪,但并没有影响他们赶来的步伐。俄中医疗方法研究中心传统医学会会长涅斯杰洛娃就是其中之一。她在30年前就研习中医,与中国及中国文化的渊源不浅,能说简单的汉语、写简单的汉字。
对于中国年,涅斯杰洛娃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全家老小都要围坐在家里,要全家团圆。她强调说,中国过年要吃饺子,她自己也会做中国饺子。涅斯杰洛娃对中国过年贴福字特别感兴趣,特意与记者探讨了福字的寓意,什么是“福倒了”,并同记者一起分析了福字的组成。记者对其中的偏旁部首进行了解释,有衣穿、有饭吃、有田耕,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里就是幸福,对这个会意字的拆分让涅斯杰洛娃深入了解了中国人的传统幸福观。
达基扬娜是第二次到访文化中心,上次来是一周前来参加“欢乐春节”首场活动、湖南民俗大戏《魅力湘西》专场演出。那次演出令她非常震撼,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她说知道今年中国农历是狗年,正好现场有河北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在进行武强木版年画的示范,拓印的正是生肖狗。听完了详细讲解,达基扬娜还不过瘾,索性直接上阵体验了一番拓印流程,拿着亲手创作的套红又套蓝的可爱小狗,她非常兴奋。达基扬娜说,女儿在中国南京留学,自己很快就要去中国。虽然与中国结缘比较晚,但她相信与中国的缘分会越来越深。
精通汉语的劳伦斯几乎场场不落文化中心的活动,简直成了文化中心的“编外翻译”。这次文化中心的武强年画展,他在俄罗斯观众与文化传承人之间很好地充当了沟通的桥梁,代为翻译了观众提出的一些有关年画和中国春节的问题。因为与记者熟识,临别时劳伦斯跟记者说应该聚聚,要“闹”一下除夕夜。这个“闹”字用得真地道,旁边一位旅俄华侨大发感慨:多少年没有听人说过“闹”除夕了。
离开文化中心时,工作人员为每位观众准备好中国结等小挂件,观众们像捧着珍宝似的小心翼翼装好。可以相信,每位俄罗斯人通过与文化中心的每次接触和参与活动,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了解就增进一分,日积月累,他们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版式设计:蔡华伟
相关链接:
网络中国节之春节(专题)
扫码看“网络中国节之春节(手机版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