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7日讯(记者 魏金金)日前,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出台。在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就乡村振兴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来自浙江德清、贵州湄潭和宁夏的三位县委书记围绕乡村振兴的人才问题分享了各自的工作经验与感悟。
在今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第十条中,明确提出,“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在当前城镇化过程中, 中国农村面临着传统农业逐渐衰弱、农村空心化、农村生活逐渐没落等问题。作为三农问题的焦点,“空心村”的问题更是由来已久。所谓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说到底乡村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留得住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县一级是主战场,作为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如何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创造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提升人才的环境实为乡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创造留人的产业环境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委常委、永宁县委书记钱克孝坦言,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乡村振兴的最大难点在于是缺少富民产业,同时现有产业链条短,没有规模化优势,没有好品牌,即使是好产品也卖不上好价钱。其次,农村紧缺各类服务人才,两个带头人缺,“一是村级班子带头人,二是致富带头人”。此外就是资金问题。钱克孝一再表示,乡村振兴关键在于要用吸引力的产业来留住人,通过产业让老百姓挣更多的钱。同时还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特别是水电、路、气、房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委常委、永宁县委书记钱克孝
对此,来自贵州省遵义市政协副主席、湄潭县委书记魏在平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人才瓶颈的问题对于西北、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实是有类似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连锁性影响。人才问题上的“孔雀东南飞”,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留不住人,而留不住人就意味留不住资金,产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我举个例子,我们搞茶旅一体的时候,在乡村建了一些民宿客栈,这些客栈做得很好,我认为在茶园里,青山绿水之间,小洋房一样的黔北民居也很有味道,老百姓自己建的经营得还好一些,我们国有企业投资几千万建,建好了没有营销,没有管理,没有经营的人才,建好了,节假日的时候爆满,订不到房,平时又很淡,人才的管理在西部地区来说是比较大的制约”。
浙江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德清县委书记项乐民
绿水青山间,德清以“洋家乐”为代表的高端民宿享誉全球,成为德清低碳绿色旅游的金名片。目前在德清县,以“洋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民宿有近600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2017年,德清县启动了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万村景区化”全面铺开,全县30个村成功创建A级景区村庄,其中5个村成功创建3A级景区村庄。浙江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德清县委书记项乐民表示,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下,在外经商的人员,大学生们纷纷回到家乡创业,使这个小山村迅速成为民宿经济的集聚区。这一变化在仙潭村尤为显著。之前这个连姑娘都不愿意嫁进来的穷山沟,如今民宿有近120家,其中80%是由返乡创业人员开办的,“2017年这个村,村民的人均收入已经突破3.4万元,比五年前足足翻了一番”。
乡村振兴首先要人气旺。人气旺的前提在于有平台、有产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只有农村有钱可赚,这样才能吸引人、留住人。
创造留人的文化氛围
作家冯骥才曾感叹,“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这些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让每个中国人有地方寻找“乡愁”,有场所寄托“乡愁”,有“家园”可回。”
在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统筹谋划包括经济、文化、生态方面的建设任务,要“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贵州省遵义市政协副主席、湄潭县委书记魏在平
魏在平感慨,在发展农村产业增强经济建设基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基础组织建设的同时,还要抓好乡村文化的振兴,“要保护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古建筑、古桥梁、发掘茶文化、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等等,培养好的乡风,让大家精神舒畅,追求一种健康快乐的生活”。
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谈到,“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可以说乡村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乡村中庙宇、宗祠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最朴素的宗族观念与信仰崇拜,乡村中的私塾、书院,讲述了中国人半耕半读、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乡村中的古井、戏台,也曾是中国乡村中兼具生活功能的社交活动空间,乡村中的年节、歌舞、习俗,更是彰显了中国人追求仪式感、喜乐吉庆的生活品性,乡村中的手艺非遗,承载了中国人自然、诗性的东方生活美学。当好的乡风、家风、民风慢慢回归,这些望得见的“乡愁”也将吸引一批批人返乡、下乡。
创造留人的生态系统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这就意味着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畜禽养殖业、土壤污染防治、农村户用厕所等方面的问题。让绿水青山在变成金山银山的同时,葆留青山绿水的原色。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乡村振兴建设要内外兼修,做好“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四大工程建设,让乡村乡愁更浓,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让乡景更美。
魏在平现场谈到,他所理解的乡村振兴所要建设的美丽乡村应该是这个样子,即“产业兴、人气旺、生态好、环境美”。清洁的水、新鲜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加上淳朴的民风,农村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样很高。
项乐民最后谈到,只要我们把农村搞美了,把产业搞活了,自然会吸引一批下乡创业者来到农村、返乡创业者回到农村,进而带来乡村振兴所需要的理念、资金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