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02月01日 09:2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原标题:陈炯: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7年11月2日,十九大后首次召开中央深改小组会议,会议审议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因地制宜保留乡村风貌。提出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提出村容村貌提升。更明确“要注意因地制宜,保护、保留乡村风貌。”

  “乡村振兴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点是产业振兴。因为只有农村产业振兴了,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为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拓展持续稳定的渠道。”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公共艺术工作室“艺乡建”团队领队陈炯说。

  艺术激活乡村助力精准扶贫

  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公共艺术工作室组成的“艺乡建”团队近年来致力于“艺术激活乡村”的系统性研究和实践,总结了一套通过艺术手段进行扶贫,激活乡村传统文化的创新性方法论。十九大报告为“艺术激活乡村”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树立了目标。

  陈炯告诉记者,乡村振兴,各类学科均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促其优化。而基于其内在特质,艺术是激活传统村落特色的最佳途径。特别是在保留乡村风貌等乡村建设中,艺术的作用不可小觑。当然,艺术与乡村振兴不只限于乡村风貌,更不只限于设计时尚的民宿和艺术教师的支教,如果我们深入的了解、读懂艺术,就会发现艺术不是一种孤立的割断,而是与政治、经济、社会、大众发生了紧密联系,扮演着一种动态激活的身份。在传统村落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艺术自身所具有的强烈的激活性、生态性、在地性和生长性。艺术不仅对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发挥作用,而且还能够助力精准扶贫,以及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健康发展。

  “艺乡建”团队曾以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磨山村为研究对象,进行艺术激活乡村的探索。磨山村自古以做石磨闻名,祖辈以做石磨为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石磨的使用功能渐渐被历史所淹没,石磨不再具有曾经的重要价值。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因此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寻求乡建的答案。“具体到磨山村,目前,粗放型的工艺不能满足其需求,那么可以从艺术的角度切入,基于本地的资源结合艺术的视野带来更为巧妙的产品语言。它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还将是一件实用的产品。”

  陈炯介绍了一款他利用用当地石材设计制作的茶台。他介绍说,石头本身是坚硬的东西,他想改变在人们心中的印象、质感的认知,所以在茶台中采用了“叶子的形状”,可以给茶台营造一种飘渺质感,石头的硬和叶的的轻盈结合,是一种冲突的语言表达。“根据保留下来的手工技艺进行升级开发,既可以创造新的经济效益又能够让赋闲在家的村民们从新调动起来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这种创化和工作场景又能够留住客人,让前来休闲的城市人找到一种浓浓的田园风情,让城市人找到新的体验,体验消费等系列体验经济对樊家湾来说,将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是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价值之一。”

  当然,除了文创产品,“艺乡建”团队在磨山村也进行了民宿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这给磨山村樊家湾自身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收益和拓展。据艺乡建团队成员丛志强博士介绍,2017年下半年,来自磨山村政府的数据统计显示,在“艺乡建”团队进驻建设前,磨山村年游客量在800人左右,建设后年游客量在8000人以上,游客量同比增长了10倍。未建设前只有零散的小规模种植养殖,建设后形成了以合作社为单位的特色化规模化的种植养殖等项目。未建设前,村庄杂草丛生没有公共活动空间,建设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建设了村史馆、石艺博物馆、石艺广场、休闲广场、生态广场等设施,公共核心区面积在20000平米以上。未建设前人均纯收入4660元,建设后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000元,几乎翻了一番。

  文创产品的可持续才有更大意义

  按照陈炯的描述,“艺乡建”的工作不是某一个具体的设计,而是艺术介入乡村的机制、规划产业等,方案应扮演的是最后一步。在地的艺术品创化,创化后怎么去转化为价值,转化为价值后怎么持续地增加收入,比如成立乡村合作社等,可以在艺术家离开后持续运营,将文创产品转化为后续可持续的商业价值才是更大的意义。

  “艺术可以直观地带来传统村落的视觉提升;艺术可以帮助挖掘村落的潜在文化价值继而转化为新型生产力并带来直接效益;艺术可以有力地作用于那些在历史行进中被忽略的村落文化基因,重塑村落的文化凝聚力。”因此,陈炯说,艺术家需要对村落的地域文化与历史传承注入更多的思考,用文化与创意更新知识和技术、升级理念和经验、引入资金和市场,实现乡村的优势化转型,积极发挥优秀基因在当代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艺术家应怀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畏之心,要尊重本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遗存、本地文化,尤其是村民的意愿。应当用适当的方式唤醒村民的文化自觉和文明意识,用多元的手段传播乡土文明和乡土生活,用合理的途径承载乡愁,延续记忆。”陈炯表示,总结起来,艺术激活乡村的创新设计包括三个阶段:以文创促“非遗”走向市场;以文创促原生态发展、传统手工业形成良性发展;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先行,通过合理的村庄设计规划保证前两项目标的实现,并健康循环。农村建设是乡村产业发展的载体,承载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村庄规划设计的合理与否影响着农村生态的发展。因此,这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是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法论。"

  陈炯说他现在想得最多的问题是,“乡建中如何做到有效设计?”同时,基于丰富的调研,他还对当下的设计提出九个问题:设计为什么?设计问题是设计语言能解决的吗?设计需要哪些知识储备?如何做有效的设计?如何发现设计问题?如何从“设计思考力”转化成“设计创造力”?如何从“设计创造力”转化成“实现力”?如何评判设计优劣?设计成果如何转化为市场价值?

  “‘九问’所要明确的是,当下关于设计的定义不再单一,我们将始终致力于与时俱进地寻找设计语言的再生表达。”陈炯进一步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陈炯: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018-02-01 09:2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