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 中国民宿商业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18年01月31日 09:3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31日讯(记者 魏金金)近几年,乡村旅游如火如荼,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也为新时期中国民宿的发展带来了又一个风口。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愈加增多,民宿行业的发展前景愈加明朗。民宿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也让乡村振兴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去年12月份,由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发布2017年民宿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显示,近年我国民宿客栈总量急剧增加,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目前,预计达到20万家,同比增长超过300%。民宿在助力经济增长、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

  资本下乡 情怀让民宿这种生活方式更美好

  回到民宿本身,民宿是阅览地域文化的一个窗口。民是空间,宿是体验。很多从事民宿行业的人常常会谈到“情怀”二字,不同于传统酒店行业,民宿的背后意味着在地文化的体验与交流,需要更多心与心的接触,传递一种民宿建筑与自主运营、民宿主人文化与客人沟通之间的文化温度。

  就像花间堂董事长刘溯讲的一样“民宿,是一种生活方式营造和对院子空间的美好想象。我们最初的资本也是因为情怀发现了花间堂,因为情怀才发现民宿商机”。而花间堂最核心的竞争力也在于在优化空间文化氛围过程中,不断创新服务产品,讲好生活故事。殊途同归,作为“中国最好的25家酒店”之一松赞酒店的创始人,白玛多吉以精品山居为平台,首创“酒店+旅游”模式,历时18年,其精心打造的“松赞环线”成为他为世人寻找的“地之肚脐”。如今,这条寻美探秘的征途还在继续。

  但是,即使是情怀,也需要经济支撑,没有经济就没有情怀。如今,各地的地产资本纷纷跑步进入乡建领域,民宿成为其重要投资对象。就在前不久,继去年获得5000万融资之后,路客精品民宿宣布获得由洪泰基金领投的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途家线上平台完成3亿美元E轮融资;寒舍获东方资产3亿元投资;青普旅游2.68亿元收购花间堂。资本拥抱情怀,民宿概念,尤其是精品民宿在资本市场逐渐火热。

  除此之外,在众筹业整体“寒冬”的情况下,民宿众筹却发展得如火如荼。据人创咨询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国处于运营状态的众筹平台共有294家,其中包括4家新增平台,其上多款民宿众筹产品被抢购,多彩投、众筹网、蚂蚁短租、京东众筹等多家平台布局民宿众筹项目正酣,一些优质民宿项目,则往往需要眼疾手快才有可能抢到。比如丽江松赞林卡,2个小时筹到3900多万,而千里走单骑的太阳宫项目,2000多万元投资额在短短58秒被抢光,500至5万元的众筹金额吸引着一大批中产为所谓的“生活方式”埋单。

  内容为王 民宿未来需深耕24小时作业范围

  2011年起步,2015年、2016两年蓬勃发展,到2017年逐渐进入理性调整阶段,大浪淘沙,在民宿数量剧增的同时,民宿行业的发展方式也在转变,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成为新的发展关键词。

  情怀有尽时,运营最关键。以文化为源逐步发展兴起的民宿,在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财力的同时,其长远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做好内容。白玛多吉主打的以“住宿+旅游”松赞酒店为代表的精品酒店其实就是一种趋势。

  休闲旅游时代,民宿行业发展的最大机会在于紧抓文化旅游资源与客源的同时,解决好周末休闲度假和目的地度假期间“诗和远方”生活方式的营造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在民宿的地方听音乐、看话剧、体验大自然、接受文化课程等,深度感知乡愁,合理规划好民宿一天24小时的作业范围,满足除居住以外的其他物质与精神需求。就在前不久召开的“民宿、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高峰论坛”上预测,2018年定制旅游、文化教育等软性内容将成为民宿竞争力获得提升的利器。

  不妨设想一下,民宿的未来又将会是什么样?田中有水,水岸有宅,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当我们回溯传统,中国古典乡村的诗意氛围未尝不是现代民宿的美学追求。

  “房子不如院子,院子不如大环境。我们希望通过窗户看到外面的世界,进而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净化,这才是民宿未来要走的方向,也是我们要深挖的方向”。深耕民宿设计多年的孙芳真如是说。

  行业突破 民宿IP集群倒逼产业、消费升级

  不难预料,随着民宿群体与量级的不断提升,未来民宿发展的整体趋势,将从单一的精品民宿逐渐过渡到类似莫干山、乌村这样的以民宿IP集群的产业形态,新一代的民宿群落也注定成为广阔地区“乡村振兴”的发展抓手,并与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结合将渐成趋势。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当前国内民宿行业发展的两大痛点,一是产权问题,另外一个就是配套功能不足的问题。此外,单一民宿也很难在与政府进行交涉的同时取得较好的景观与价格优势,包括环保审批等。

  事实证明,民宿群落则可以充分借助优秀资源的高效融合,为解决单体民宿的痛点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式。去年4月,千里走单骑联合了另外四家非标住宿领域的优秀企业,发起“5+N”民宿集群战略,5家民宿共同制定群落发展联盟公约,评估其他品牌资质后为其搭建资源渠道,合力搭建旅游度假产业上下游配套业态。如此一来,既提升力区域的土地价值,也降低了投资成本。

  “假设一个群落里有20家中国主流的艺术品酒店以及其他非标领域的优秀民宿IP,再加一些上上下的旅游度假产业链环节,比如一些文创、户外运动、美术馆等,一些好的咖啡馆、面包房也都可以融入到民宿其中,进而形成一个民宿聚集区,可能这样的方式就会解决单打独斗的民宿不能拿到的合理土地与配套设施问题。我们为什么要通过民宿群落的这种方式?就是希望通过将建筑的温度和在地资源进行有效结合,从儿童滑雪场、滑草场一直到果园、露宿、草坪、教堂,还有户外拓展、水疗、禅修、日料、烧烤等,让每一家独立经营的民宿都有一个很好的空间。” 千里走单骑创始人李一兵用实践给出了这样一个可行性思路,即在一个区域内通过每家做几样小配套,逐渐建起一个小服务体系,汇集成小IP,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聚合、丰富业态,让圈子越来越大,最终成长为一个产业生态闭环,从而成功吸引更多客源。

  人才为要 情怀、运营需要一批批优秀年轻人接力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的关键则在人才。民宿发展除了资金、客源、品牌的问题,重中之重尤在人才。在民宿竞争加剧的行业背景下,懂管理、懂运营的民宿人才将成为行业焦点。

  但现实情况是,目前我国民宿参与门槛比较低,同质化现象严重,尤其是专业的策划、运营、管理、设计、服务人才相对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宿经济发展的空间,且容易造成盲目投入、资源浪费、经营不善等问题。民宿经济的勃兴,需要一批批优秀的创意设计人才和管理人才进军入驻。

  据民宿行业发展趋势分析,2018年民宿行业将进入洗牌期,标准化民宿品牌将引领民宿行业发展,一些不规范的个体民宿将被逐步边缘化,并购、抄底“没落民宿”或成新的投资机会。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人才的作用不言而喻。

  近两年,为解决人才问题,从政府、高校到企业,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努力。去年8月21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基本要求与评价》《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精品旅游饭店》等4项行业标准,“民宿标准”的文件出台也为专业民宿人才带来了统一规范。2017年 11月8日,作为国内首个高校民宿专业,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借宿民宿方向”在莫干山正式启动,进一步解决民宿人才匮乏的问题,同时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更是每个企业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我们在苏州的吴江铜陵古镇,拿出一万平米的酒店,要做一个非标酒店的学院,将来在这里要培养大量寒舍自己的员工,还有行业的一些民宿爱好者” 寒舍(国际)度假酒店集团董事长殷文欢上如是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张晶雪 )

乡村振兴背景下 中国民宿商业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18-01-31 09:3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