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jpg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重庆市政协建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见成效

2018年01月16日 08:51    来源: 法制日报     战海峰 凌云

  原标题:讲好古镇故事做好古镇文章

  重庆市政协建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见成效

  幽幽青石板,走马转角楼……

  巴渝大地,45个历史文化名镇屹立于此,坚守着深藏于心的“老重庆记忆”。

  然而,在城市发展的滚滚车轮下,又如何留得住拥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老街带来的美好回忆?

  因地制宜实施保护开发和有效利用,把历史文脉有机融合在城市风貌之中,让城市发展记得住乡愁——这是重庆市政协委员集智聚力之言。

  联合调研:建言历史文化保护

  “老重庆”儿时玩耍的渝中“十八梯”、南滨路上的“故宫”安达森洋行、“湖广填四川”造就的“移民水乡”万灵古镇……它们都安好吗?是否还能唤醒深藏在人们心中的“重庆记忆”?

  重庆市目前共有历史文化名镇45个,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达18个。怎样加大保护力度,着力提升重庆这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是重庆市政协历年来持续关注的话题。

  早在2016年,重庆市就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市规划局也增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强化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级专管机构。

  据重庆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市已制定了《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重庆市主城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也已完成立法调研及起草工作。

  “除主城区正在大力推进五个重点传统风貌街区的保护修缮,各区县也正依托自身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相继展开传统风貌保护利用工作。”该负责人说。

  为进一步助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2017年4月,重庆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会同市规划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就重庆市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规划与保护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2017年6月20日,重庆市政协就“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规划与保护”开展对口协商,集智聚力,建议因地制宜实施保护开发和有效利用,把历史文脉有机融合在城市风貌之中,让城市发展记得住乡愁。

  刚性约束:建议制定保护条例

  “外地朋友来渝游玩,带他们去哪儿?”重庆市政协委员黄益华一针见血,他认为重庆对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的宣传还不够,打造得还不够,建议加大宣传,同时调动全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

  对口协商会上,大家纷纷围绕重庆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规划与保护建言。

  作为重庆母城的渝中区,是最能展示重庆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核心区。如何把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规划保护工作作为打造“老重庆底片、新重庆客厅”的重要抓手?

  “要实现由简单的建筑保护到综合环境保护的意识转变,进行高水平精细规划保护,突出主题彰显特色。”渝中区政协副主席彭洪森说。

  在南川区政协主席简支全看来,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规划与保护工作应纳入全市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市里应加强对区县相关工作的指导和重点项目的扶持”,他呼吁对南川老东街传统风貌街区项目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和帮助。

  重庆市政协委员吴拥军建议,各区县应注重塑造各具特色的城市形象,避免风貌同形、产业同质,同时要创新探索业态布局,“打造各自靓丽的风景线,实现良性发展”。

  “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要尽量保留原住民。”重庆市政协常委袁金英说,要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留住原住民,让原住民在保护中尽责,在保护中受益。

  “要把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的规划与保护有机融入美丽山水城市建设,凸显活化街区对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意义。”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杨天怡强调。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在管理体制机制、法规建设、规划编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市政协调研组认为,应尽快建立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建议制定《重庆市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保护条例》,明确其法律地位,并制订相关工作规程和规范性指导文件,结合重庆实际情况,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的建设可持续发展。

  效果显著:保护建言从未中断

  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重庆市政协的努力从未中断。

  2017年11月22日,重庆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的委员们来到巴南区丰盛古镇,围绕重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利用情况开展年度视察。

  从丰盛古镇回来后,委员们意犹未尽,围绕如何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利用工作,与市规划局、市文化委、市旅游局等部门开展了协商座谈。

  “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保护开发合力。”重庆市政协委员陈兴芜率先建言。

  委员们纷纷附议,建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与文旅、与民生的关系,在构建科学保护规划的基础上,采取渐进有序的开发模式,坚持尊重传统、修旧如旧,并创新举措,挖掘和梳理特色文化,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讲好古镇故事,做好古镇文章!”大家众口一词。

  率团视察的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燕平表示,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精神,紧紧抓住文化建设重点任务,认真履职尽责,努力推动重庆文化强市建设。

  如今,在南岸区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安达森洋行已与故宫博物院达成合作意向;在荣昌区安陶古镇,正以陶文化产业为支撑,实现产城、文旅融合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 长沙:创客+古镇 书写美丽新乡愁      2017年11月14日
  • · 古镇见证集体婚礼      2017年09月22日
  • · 成都:古镇亲水度夏      2017年07月20日
  • · “灯都”古镇谋划后工业化新引擎      2017年06月0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