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疆民间传统工艺迎发展“春天”
新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犹如记录历史的“活化石”散落在民间,有的虽然相隔千里,却能寻觅到相似的工艺,有的传承千年,如今技术含金量有高有低,有待突出重围。一些来自中亚的手工艺品,技艺与“长相”与新疆民族手工艺品相似,这些“活化石”凝聚着历史的技艺,而今又重新绽放。
阿吉·艾买提今年61岁,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巴仁乡人,是家族里制作土陶的第七代传人。他记得,十几岁起就跟着父亲学陶艺,至今已有45年,会做100多种陶艺产品。在他的记忆里,父亲、爷爷及爷爷的爷爷等6代人,都是以制作土陶为生,祖祖辈辈生活在阿克陶县一个村子里。如今的阿吉·艾买提,和父辈们不同的是,几年前开始让自家的土陶产品走出县城、走出新疆,甚至走出了国门。“这些技艺是家族传承下来的。”至今仍不会说汉语的阿吉·艾买提通过翻译告诉记者,他有3个儿子,最大的38岁,最小的33岁,都是打小就跟着他学习制作土陶,妻子、媳妇都跟着他学会了这门技艺。传承8代的维吾尔族土陶制作工艺,让这个家族绵延了几百年。这个家族在克州开厂已十来年,“是政府帮忙开的,现在一年销售能有几十万元。”阿吉·艾买提说,江苏对口援助方,帮他买了新机器,还带着他去江西考察过,学了新技艺。现在,厂里有25个学徒,都是当地农民,一月能拿到3500元工资。
3个儿子分了工,有的和父亲负责生产土陶,有的跑销售。与父亲相比,奥布力塔力普·阿吉的头脑更灵活,他不但学会了父亲的手艺,还加入了新元素,对市场的嗅觉更灵敏。父子俩获得了不少荣誉,如维吾尔族土陶烧制工艺文化传承奖等。他们向记者展示了制作土陶的技艺,两人表情都是一样的专注。
新疆土陶是维吾尔族用传统的工具、方法烧制的手工艺品,2012年被确定为新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制陶历史已传承数千年,最近这些年,不少中外游客爱上了这种土陶,政府投资发展这一传承千年的古老工艺。早在2014年,记者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撒马尔罕、费尔干纳也看到过类似的手工艺品和乡间作坊,二者技艺和外观有相似之处。
艾力·阿不都今年36岁,是吐鲁番市鄯善县连木沁镇人,多年前毕业于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如今开了一家民族特色工艺品的公司,现有18人。毕业回到家乡后,他发现到吐鲁番的中外游客喜欢当地手工艺品,认为是商机。他喜欢维吾尔书法,便找来当地有民族工艺技能的木匠,自行设计手工艺品,由他们加工后出售,“师傅带徒弟干活,工资能拿5000多”。6年前,他成立了公司。十年转瞬即逝,曾经茫然的小伙子,从手艺人变成了商人。
艾力·阿不都说,他公司生产的手工艺品是“百分百”手工艺,品种有100多个,包括木制碗、木盘、笔筒、纸巾盒等,有的实用,有的是摆件,原料有核桃木、桑木、白杨木等,烙在上面的花纹都是他设计的,有的古朴,有的时尚。“夏天卖得好。最受欢迎的是核桃木的,河南客户订的多。”他说,偶然的一次,一些河南游客到他的“作坊”去参观,决定订货,他为此扩大规模,但还是供应不上,“纯手工生产,需要时间,急也不行”。最近几年,他参加过广州、新疆各地州市的展会,多年的市场调研,让他发现自己“原生态”的产品很受欢迎,确信选择的正确,开始改进技艺,增加品种,开起了网店。
龚俊升去年8月第一次来到新疆寻找商机,希望他在北京和深圳都开有公司,主要销售伊朗工艺品,如挂饰、灯具、地毯和壁毯等。商品是他亲自到伊朗采购的,“跑遍了伊朗各地”。至于为何来到新疆招商和寻找代理,他说,此前他在东南沿海参加展会,发现来自新疆的顾客很喜欢自家的产品,且买很多,调研后发现新疆市场值得一试。目前,已有代理在新疆国际大巴扎开店销售其产品,这让龚俊升看到了希望。
陈萍是伊犁地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开了一家服装刺绣公司,销售锡伯族产品等,她与新疆一家跨境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在网上销售产品。这个县是新疆境内锡伯族人口最集中的县之一,霍城县和巩留县也有部分,他们是18世纪中叶西迁至这里的锡伯族后裔,至今仍旧保持着自己的语言、习俗等,其刺绣等工艺品具有民族特色。
土陶、皮雕、根雕、木雕、骨雕、刺绣……新疆有很多传统民间工艺品,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不同民族特色的,分布在喀什、和田、吐鲁番、伊犁、巴州等地,并未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但技艺有高有低。据一些地州市村、镇“访惠聚”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传统技艺蕴含着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有很多非常精美,但有一些技术含金量有待于提高,以适应市场需求,目前很多合作社正在做这件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