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汽)董事长徐和谊对外透露,北汽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下称北航)于2012年8月注册的北京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通航),到2014年将会形成100亿元以上的贡献额。
他的这番表述,让这个仅诞生半年的公司备受关注。
与美国企业合资生产公务机
通用航空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农业、渔业、石油、电力等行业以及医疗、抢险、旅游等方面的飞行活动。公务机、私人飞机通常也被列入通用航空。
在徐和谊看来,未来通用航空市场潜力巨大,年产销收入将达到千亿元级,通用航空产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为更快进军通用航空,北京通航计划在2014年与一家美国企业合资生产通用飞机。而这家美国公司之前没有涉足中国市场。北京通航有关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这家公司选择与北京通航合作是看上了中国的市场。”
北京通航称,将于2014年合资生产的飞机属于轻型公务机。“这款飞机是小了点,但它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以速度快、飞行高、航程远而闻名。一次飞行,几乎能飞到中国任何地方。”在北京通航相关负责人看来,“中国地域大,这样的特性非常重要。”
关于这家公司的具体信息,上述负责人表示,会在今年9月份披露。“那时候会签投资协议、合资协议、技术转让协议、技术授权协议等,甚至还包括这边的建厂方案、合资工作方案”。
协议一签署,北京通航还将派人去参与新合资公司的产品研发,“一个项目派10个人,他们回来之后要担起通航飞机发展的重任。”对这次国际合作,该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强调,北京通航要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要搞国际合作而不是简单的组装。
“我们一竿子就插到最核心的技术、知识产权当中去。不像有的通航企业,跟国外合资,100%进口,就在那儿组装,没任何技术和知识产权,也没销售权。不管自主还是合作,知识产权是第一位的。”这位负责人说。
因为通航产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多专业综合的产业,技术门槛比较高。与北汽合作的北航还专门成立了北京通用航空研究院,以整合其通用航空领域的研究力量。北京通用航空研究院院长丁水汀估计,将来这个研究院会成为北京通航的技术研发中心。
“北京通航走的是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模式。” 全程参与北汽与北航合作的丁水汀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对于2014年北京通航将会生产多少架公务飞机,北京通航还没最后确定,还得“看市场看订单”。“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一年生产20架,肯定是盈利的。”这位负责人指出。
自主研发重油发动机
在与国外合作的同时,北京通航还坚定地走着自主研发的道路。其中,重油发动机是他们自主研发通航飞机的突破口。
丁水汀介绍,“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占飞机四分之一的成本。在国外,发展通航飞机,动力都是先行的,有一个好的发动机,就会有非常多的搞飞机设计的人来找你,要基于你的发动机来设计飞机”。
实际上,航空重油发动机也是《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里明确推动实施的重点项目。
丁水汀介绍,2017年,航空汽油产品可能会退出通航市场。届时,汽油发动机将被重油发动机取代。实际上,北京通航发展重油发动机,也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打入国际市场。“发动机是我们的技术强项,北航的设计在北京通航可能迅速实现工程化,批量生产。”
掌握重油发动机,意味着一旦私人飞机的需求井喷,北京通航就可以迅速生产。“我们计划在2016年拿出产品的原型机。国外很关注我们发动机的定位和技术路线。”丁水汀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发动机出来以后,我们可以先配在无人机上,无人机可以用于地质观测、海监巡逻、救灾、遥感、油管道的巡线。抢占这个市场也能赚钱。”北京通航方面希望,无人机产品能够帮助他们弥补项目前期的投资。
(责任编辑: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