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线飞机是指典型客舱布局下的客座数低于100个、满载航程不超过3000千米、航行于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或中小城市之间的民用客货运输机。由于支线航空自身的特殊性,再加上近年来市场需求变化、相关各国航空技术进步等原因,世界支线飞机市场长期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对今后支线飞机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以应对未来市场挑战,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被蚕食的市场
支线飞机尽管是民用航空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天生具有客流少、成本高的特点,往往难以像干线飞机那样实现规模效益,导致支线飞机的市场空间相对较为狭小。
一方面,随着大量小座级窄体干线飞机被投入支线航线上运营,致使相当一部分支线飞机的市场空间被挤占。从近年来世界支线航空市场反馈的情况来看,由于小座级支线客机的单座运营成本较高,会增加航空公司的成本压力,导致后者对较大座级的飞机日益青睐,由此世界范围内不仅出现了支线客机日趋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各航空公司还纷纷将小座级窄体甚至宽体干线飞机投入支线航线上运营。再加上目前技术条件下,干线飞机(尤其是宽体飞机)与支线飞机相比,在乘坐舒适性等方面拥有一些先天优势,这类飞机在支线航线上运营时对乘客也相当富有吸引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支线飞机传统市场遭到小座级干线飞机冲击的现象正日趋明显,部分新近进入市场的110座级窄体干线喷气飞机将会成为大座级支线喷气飞机的直接竞争者,而一些较老式的大座级支线喷气飞机将会陆续被窄体干线飞机所取代。
另一方面,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以高速铁路(也包括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地面交通工具迅猛发展,其对支线航空市场所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不容忽视。
随着高铁技术的长足进步,其设计速度已达到300?350千米/小时甚至更高,远远超过了普通铁路。再加上高铁具有运量大、发车密度高、安全舒适、全天候行车、受天气变化影响小、正点率高、票价低等多方面优势,不可避免地将会从民航分流一部分客源。尤其是在200?1000千米(正好是大部分支线航空运输的航程)的中短途运输领域,高铁与民航运输的行程时差进一步缩短(如再考虑到地面转接时间,高铁的速度优势将更加明显),使其时效性和吸引力大大提高,对民航运输的冲击效应和替代效应也相应更强。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高铁的大量建成运营对支线航空运输所造成的冲击尤为严重,甚至会导致部分地区的支线航线被迫停飞。
由于上述原因,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世界航空市场对支线飞机的需求将较为有限,远远不如干线飞机。仅以支线喷气飞机为例,根据美国波音公司2015年6月11日发布的年度《当前市场展望》报告,在今后20年内(2015?2034年),世界航空市场对这类飞机的需求仅为2490架,而对窄体和宽体干线喷气飞机的需求分别多达26370和8830架。
竞争日趋激烈
与干线飞机市场被波音、空客所垄断不同,世界支线飞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则复杂得多。在支线喷气飞机领域,尽管长期以来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随着近年来俄罗斯苏霍伊公司、日本三菱公司和中国商飞公司相继推出了各自的SSJ100、MRJ和ARJ21支线喷气客机,该领域内竞争者的数量已经从原来的2个增加到5个。此外,乌克兰的安东诺夫公司在支线喷气飞机研发领域的实力也不可忽视,该公司研制的安-148飞机已投入批量生产,并且被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古巴等国家的航空公司所选购。
在涡桨支线飞机领域,尽管多年来一直是ATR与加拿大庞巴迪公司两家独大的竞争格局,但随着中国国产“新舟”系列飞机的逐渐发展成熟,目前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已经初具与ATR和庞巴迪公司正面竞争的实力。
除了这三家主要竞争者外,在当今世界上,俄罗斯、乌克兰、瑞典、西班牙、波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在涡桨支线飞机领域均拥有不俗的研发实力,它们多年来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的产品。尽管这些飞机单个型号的市场销量并不算大,但是综合统计下来,仍会抢占相当一部分涡桨支线飞机市场空间。
还需指出的是,尽管目前波音和空客公司并没有直接参与支线飞机领域内的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会永久放弃这个市场。从近年来国外媒体的相关报道来看,二者基于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研发经验,正在进行未来先进支线飞机概念方案的探索研究,今后这类飞机一旦面世并正式投入运营,将很可能会给世界支线飞机市场带来颠覆性的冲击。
支线飞机大型化
如前所述,近年来小座级(50?70座)支线飞机在面对大座级(90?100座)支线飞机时的竞争劣势日显突出,再加上大座级支线飞机既可用于运量较大的支线航线,也可替换客流量不足航线上的窄体干线飞机,可为航空公司优化运力提供一种现实选择。因此,当前国际市场上各航空公司对支线飞机的需求不断向较大座级转移,喷气支线飞机大型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为了迎合这一趋势,各主要民机制造商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大座级喷气支线客机,并且座位数越来越多,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传统单通道干线飞机的标准。
例如,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新近推出的E190和E195喷气支线客机在采用高密度客舱布局时,二者载客量分别可达114座和122座。而加拿大庞巴迪公司近年推出的C系列飞机则将目标市场定位在70?110座级大型喷气支线飞机和150座级单通道干线飞机之间,成为世界上首种专为110?130座级市场设计的喷气客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系列中的最大型别CS300载客量可达135?160人,上市后将会与空客A319和波音737-700干线飞机展开正面竞争。可以预见,未来大座级支线飞机与单通道干线飞机之间的区别将会越来越模糊。
支线客机系列化
民机系列化发展能够摊薄项目研制成本和使用成本,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抓住不同的细分市场,提高飞机型号的市场占有份额,世界主要民机制造商均非常重视产品的系列化发展。对于支线飞机来说,由于支线航空市场相对较为狭小,并且市场竞争复杂激烈,系列化发展将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加拿大庞巴迪、巴西航空工业等传统支线飞机制造商均形成了各自的产品系列,并在同一系列飞机中实现了型号多样化,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各类细分市场的需求。俄罗斯苏霍伊公司研制的SSJ100支线喷气飞机尽管刚投入运营不久,但其系列化发展计划也早已开始,拟在其95座基本型的基础上推出多种衍生型别。
根据国外的经验,新型支线飞机在研制之初甚至计划酝酿阶段,就有必要考虑到今后多用途、系列化发展的需要,并为此提前做好多方面准备。对于今后的支线飞机来说,除了需要按照传统途径,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发展加长型、缩短型、特殊环境(例如高温高原)型、货运型等型别外,还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支线航空领域,而有必要全面涉足公务/VIP、政府部门、科学研究、医疗救援甚至军事/准军事等应用场合,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形成一个“飞机族”,以适应不同档次、不同类型市场的需求。
新能源的应用
目前,美欧都在积极探索研究用于支线航空领域的混合动力客机。其中,波音公司的研究计划是与通用电气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合作进行的,名为“亚声速超绿色研究”(Sugar)。空客公司则在与德国西门子和英国罗罗公司合作,研究70?80座级的混合动力支线客机。
这两种飞机推进方式的基本原理都是在飞机最耗油的起飞和爬升阶段,通过电池放电,利用混合动力来推进飞机以降低油耗。而在巡航飞行阶段,涡轮发动机将转为正常的经济模式,在驱动飞机飞行的同时为电池充电。
根据评估,这类飞机在用于支线航空运输等较短距离航线时的优势将特别明显。由于飞行全程的距离短,当飞机进入巡航飞行阶段后不久,即可降低涡轮发动机功率,个别环境下甚至可以关闭涡轮发动机,主要依靠电机进入滑行下降状态,其整个飞行全程接近于半程充电、半程放电的模式,因而油耗很小(有报道称,这类飞机的油耗可降至传统飞机的50%,甚至30%),同时有害气体的排放可大幅减少,飞行和起降时的噪声也将显著降低。
按计划,波音和空客公司研制的这两种飞机都将在2030年左右面世,届时将会凭借其极低的油耗对传统支线飞机市场形成致命冲击。
向超声速领域进军
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工具相比,支线航空所存在的一个主要先天不足就在于机场通常距离市区较远,由此导致飞机出行时间短的优势会有相当程度的下降。再考虑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出行舒适性和快速性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希望整个出行时间越短越好。在这样的背景下,支线飞机只有进一步压缩空中飞行时间,从而减少乘客的整个出行时间,才能提高其在面对高铁等交通工具时的竞争力。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只能通过进一步提高支线飞机的速度,使其具备超声速飞行能力的途径来实现。
再加上超声速商业飞行所涉及到的声爆、噪音控制等问题,在较小型的支线飞机上解决起来也相对更为容易。因此,尽管目前普遍认为超声速飞机在远距离飞行时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但是其在支线航空领域仍拥有一定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例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其未来超声速客机发展规划(按时间顺序可分为N+1、N+2和N+3三代)中,就将预定于2020?2025年面世的N+2代超声速客机定位为35?70座的小型客机,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也将其计划发展的新一代“小型超声速客机”的载客量定为36?50人,二者载客量均属于支线飞机的范畴,并且二者大小规格(航程、起飞重量等)也与目前的大座级支线喷气飞机相当接近。
对国产支线客机的启示
支线飞机由于前面所述的各种原因,当其仅用于支线航空运输领域时,往往无法为项目提供足够的市场支撑,有时甚至难以达到盈亏平衡点。因此,对于各国支线飞机制造商来说,清醒认识当前世界支线飞机市场的现状,准确把握世界支线飞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并积极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对于确保今后支线飞机项目的技术成功和商业成功,取得最大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我国来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在包括支线飞机在内的民用飞机技术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仍存在相当差距,并且国内干、支线航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远比发达国家严重,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支线飞机产业所面临的困难。
因此,在今后新型国产支线飞机的概念研究和方案论证过程中,有必要吸收借鉴国外支线飞机研究发展和商业运营中的实际经验教训,并充分利用国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寻求一条适合我国现实国情的支线飞机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还需高度关注国外支线飞机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对一些可能对今后支线飞机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先进技术,如多电、混合动力、超声速飞行等进行密切跟踪并及早对部分关键技术进行预研攻关。今后一旦条件具备,可以随时开展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全新一代支线飞机研发,并与国外同类产品争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