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与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局长帕特里克·奇在京共同签署中欧民航合作伙伴项目(APP)合作备忘录,标志着新一期中欧民航合作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首次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和欧洲航空安全局共同实施,以全新的合作模式开启了中欧民航合作关系新篇章。欧盟驻华使团大使史伟及有关欧盟成员国驻华代表出席项目启动仪式。
根据合作备忘录,中欧双方将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实施中欧民航合作伙伴项目的基础上,建立合作伙伴关系。APP实施期为5年(2015年-2020年),重点涉及适航、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安全、航空安保、通用航空、节能减排、经济管理、立法与执法等领域合作,旨在促进中欧民航技术合作,开展民航政策对话。
在会上,欧盟驻华代表团大使史伟指出,航空是欧盟的经济增长、就业、贸易和人员流动的强大驱动力。随着中国航空市场的快速增长,全球两大航空市场的密切合作意义深远。
欧洲航空安全局局长帕特里克·奇发表讲话。
欧洲航空安全局局长帕特里克·奇指出:“我们正在与中国用民航总局建立一个强大的中欧航空伙伴关系的基础。这将增进我们一些关键领域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例如: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它也将有助于航空业界参与者之间对于最佳的实践经验和标准有更好的交流。
中国民用航空局冯正霖局长指出,“在中欧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新一期中欧民航伙伴合作项目必将开启双方在民航领域更广泛、更深入合作的新时代,为推动中欧民航关系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与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局长帕特里克·奇在京共同签署中欧民航合作伙伴项目(APP)合作备忘录。
此外,中国民用航空局与欧洲航空安全局于同日下午召开了APP指导委员会首次年会,审议了2016年工作计划。自1999年以来,中欧双方已先后开展了两期民航合作项目,涵盖了航空安全、适航、飞行标准、空管、法律法规、通用航空等诸多领域,开展了百余项活动,参与人数近千人,不仅促进了中国民航安全监管水平的有效提升,也为更多欧洲航空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发挥了作用。该项目已成为双方在民航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双方友好合作的成功典范。
(责任编辑:闫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