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手机可谓越来越先进了,除了传统的模式,如静音模式、震动模式外,现在还有了勿扰模式(夜间模式)以及飞行模式等等。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应该就表示是在飞机上使用的模式。
一直以来,出于飞机飞行安全的考虑,在民航客机飞行的过程中不允许乘客使用自己的手机打电话、发短信,也不允许打开任何具有无线网络接入功能的电子设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航空运输业与移动通信业似乎是毫不相关的两个领域。那民航班机上是否真的不能使用“飞行模式”?“飞行模式”何时才能名正言顺?
“飞行模式”要民航局说了算
今年8月7日,由深圳飞往银川的一架飞机在滑行时,有乘务员发现一旅客没关手机,于是提醒其飞机快要起飞了请尽快关闭手机,但该旅客只是将手机调成“飞行模式”继续使用。乘务员和乘务长多次耐心解释,该旅客依然拒不关机。乘务长将此事向机长汇报,机长立即决定报警并将飞机滑回停机位。公安上机调查后决定将该旅客带离,认为其扰乱客舱秩序的行为确凿,深圳机场派出所在调查核实事件之后决定对其行政拘留十天。
相比国内的严令禁止,经常在国外的乘客可能会觉得,国外在便携电子设备使用方面,限制会少一些。
技术总是顺应市场需求而发展的。2008年4月,欧盟委员会出台规定,允许乘客在欧盟境内飞行途中使用自己携带的手机打电话、收发短信。2008年7月9日,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允许A320系列所有机型线上安装以及改装机载移动通信系统。在最近两年,这些限制更是有大为放松的趋势。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在2013年10月发出的许可:美国的航空公司可以允许旅客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安全使用处于“飞行模式”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PED)。
随着电子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PED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航空政策制定委员会(ARC)对PED的定义是:轻便的、用电的设备,特指用于通信、数据处理的消费类电子设备;而带有射频发射装置的PED又称作T-PED(Transmitting PED)。由于担心PED的电磁辐射对民用航空器产生的潜在安全威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各国民航当局都不允许乘客在飞行过程中使用PED。
“到底是不是飞行模式,其实应该是由民航局说了算,而不是那些手机制造商。”上飞院综合航电部E3专业主任陈洁告诉记者。“开启飞行模式的手机虽然能屏蔽手机与地面基站的信号,但依然处于带电状态,并具有一定的辐射和频率。而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用电的系统不少,一旦手机和飞机的频率处于相同范围,那飞机的相关用电系统将会受到干扰,也许会对飞行安全造成影响。”
虽然目前国内尚未开放该项领域的业务,但是作为市场发展的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飞机主制造商和航空公司将目光投向机载移动通信领域。机载移动通信技术的商业化运营,牵涉到飞机设计制造、航空公司运营、空地网络运营、电信运营、政策管制等多方面,目前还有待研究和讨论。
IFE为“飞行模式”探索可能性
“说到机载移动通信技术(IFC),就不得不提到传统的机载娱乐系统(IFE)和由此衍生而来的机载娱乐及移动通信系统(IFEC)。”上飞院驾驶舱集成和工业设计研究部客舱管理和娱乐系统室主任邹兆亮告诉记者。
在目前的国内民航客机上,作为提升旅客服务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机载娱乐系统已经被广泛采用,也成为航空公司吸引乘客的亮点。“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0年全国电信业统计公报》,2010年全国新增移动电话用户85900万户,占总新增电话用户的74.5%,累计达到4.57亿人。越来越多的人将时刻保持通讯视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那些公务出差的乘客而言,对价格相对不敏感而对飞行途中的服务较在意,有些商务人士甚至会对实时办公有特殊的需求。因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是未来IFC广泛应用的重要基础。”邹兆亮表示。
机载移动通信系统与机载娱乐系统一样,都是为了在飞行途中为乘客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活动,使得旅途变得更加舒适、愉悦。但是IFC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提供的娱乐节目不再仅限于机上媒体服务器中有限的内容,而是可以允许乘客使用自己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其他电子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自由地选择娱乐节目或资讯内容。
同时,从飞机设计的角度来看,IFC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系统头端设备与乘客的电子设备(终端设备)之间采用无线传输,不需要敷设专门的线路。显而易见的好处是,这样节省了大量的布线工作,同时也为飞机节省了宝贵的重量。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机载娱乐系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手机“飞行模式”的名正言顺也将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