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成国
乘飞机读书,是不是有点儿显摆自己挺爱学习的?是不是有点儿招摇?其实都不是,应该说这是很多人早已经养成的一个良好习惯,笔者也深受其益。
如果说用在乘坐飞机时的时间读书学习来增长多少知识,自学成才,那是有一点儿夸张了。因为一个人乘飞机外出旅行的机会再多也不会多到哪儿去,对那点时间再怎么科学利用,也获得不了太多的知识。但是,对于经常乘飞机外出旅行的人来说,带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无论是在机场候机时,还是在空中飞行时,读上几页或者几章,也不失为一个上佳的选择。笔者从自己多次乘飞机出行的读书过程中体会到了其中的几点益处。
首先是候机和乘坐飞机的一些空闲时间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利用,不至于白白地流逝。常乘坐飞机的人都知道,为了避免晚到而影响航班起飞,以及不耽误自己的行程,最好提前两个小时到达机场办理各种手续。我曾是军人,视纪律和规定为“钢铁”,执行起来毫不动摇,转业到地方后依然如此。凡是集体活动,宁可我等别人半个小时也不会让别人等我一分钟。每次乘飞机,我都会提前赶到,从未因为自己晚到而影响过航班起飞。但是,早早赶到机场办完相关手续后,常常有或长或短的一段候机时间;而飞机空中飞行时间,短则个把小时,长则几个小时,如果是洲际旅行,像到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常常是要连续飞行十几个小时,也不可能老是静坐或者昏睡。于是,我每次都带上一本书,一有空闲就读。记得2003年2月17日~3月2日,我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旅行。在14天的时间里,我先后乘坐了9个航班,在机场候机和空中飞行的近40个小时里,我把带在身边的一本记述我国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共有20多万字的传记文学作品《范仲淹》全部读完了。这难道不是一种收获吗?
乘坐飞机带一本书,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使候机和空中飞行的寂寞得到了有效的排遣,将寂寞和枯燥变成了惬意和愉悦。大家都知道,等待是令人焦急的,在乘坐飞机时,在候机室等待起飞,在飞机上等待着陆,尤其是长时间的等待,更是令人感到没着没落的,精神备受折磨。可是,当我们有一本好书在手时,那情形就变了,我们找到了快乐。如2005年8月18日,我乘坐德国LTU航空公司的航班,往返于北京和德国的杜塞尔多夫,空中飞行达20个小时,不仅时间较长,而且遇到了空中气流,飞机颠簸得也很厉害。而我那次带了一本名为《上海红颜往事》的书,书中讲述了张爱玲、许广平、陆小曼、周璇、丁玲、胡蝶、王人美、潘玉良等17位著名女性的传奇人生。由于我完全被这些人在上世纪30年代上海滩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故事吸引,什么等候的寂寞,什么颠簸的恐惧,全然没有在意。在那20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居然把那本17万字的书全部读完了。
当然,最大的好处是有了收获。上述两本书都是我第一次阅读,对于书中主人公如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名篇《岳阳楼记》,以及他在宋仁宗年间主持进行的“庆历新政”改革,我原先也多少知道一点儿。可是,通过那次阅读范仲淹的传记,我对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样,对于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那些著名女性的故事,我先前也是一知半解,读了《上海红颜往事》之后才知道,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上海的那些女性作家、艺术家、歌星、影星,虽然身处复杂艰难之境,但她们也有着各自的坚强、各自的信仰、各自的人格、各自的追求。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对她们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不也是一种格外的收获吗?
常言道:乐趣遍地跑,看你找不找。由此看来,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智慧和科学合理的安排,消除那些无谓的烦恼,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快乐。乘飞机旅行,带上一本书读读,应当是一个寻找乐趣的好办法。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