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为大飞机梦绽放青春

2015年05月25日 14:44   来源:中国商飞公司新闻中心   

  在推进C919大型客机和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研制、推动中国商飞公司“创新创业创造”发展的实践中涌现出了一批牢记使命、勇挑重担,刻苦钻研、勇于攀登,开拓进取、奋勇拼搏的优秀青年。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推进“青年英才工程”,近日,中国商飞公司印发了《关于表彰“中国商飞公司第四届十大青年英才”的决定》,授予万剑锋、吕碧江、许志香、李志茂、杨大庆、郑大勇、赵浙卫、赵峻峰、黄加阳、蔡俊等10名同志“中国商飞公司第四届十大青年英才”称号。

  

  

  万剑锋:要在岗位上千方百计有所作为

  人物名片: 1978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大学图情档系情报学专业,现任中国商飞上航公司情报档案中心主任、中国商飞公司档案馆馆长。曾获上海市档案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商飞公司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等荣誉。

  中国商飞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为青年成才搭建平台,把青年英才工程作为公司两大工程之一大力地推动和实施,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舞台、干成事的给激励。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我也在不断成长进步。大飞机项目对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工作,而是我将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我为自己是中国商飞公司的一员而庆幸、自豪,我将为中国的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而努力奉献。

  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我每一个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我的团队的大力支持和全力以赴。情报档案工作或许默默无闻,但我们决不能碌碌无为。心之所向,身之所往。有了心的向往,行动就有了方向。我们将围绕公司的中心工作和型号研制任务,千方百计有所作为,开拓创新,勇于承担。在大飞机事业的感召下,我将带领我的团队奋力向前,拼出美好的明天。

  

  吕碧江:朝着心中的下一个高峰前进

  人物名片: 1981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现任中国商飞试飞中心安全质量适航管理部部长。

  诗人汪国真曾说过“没有比人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们正身处这个每天都在变化的时代,我们的青春每天都激荡着前进的节奏,我们每个年轻人都要去跨越自己这座山,用脚去丈量自己人生的路。

  成长的道路上,从不缺乏荆棘崎岖。有初入社会的迷茫期待,有前途未卜的迟疑徘徊,有束手无策的心酸无奈,也有满腹委屈的垂头丧气。可也正是这些磨难锻炼了我。从技术工艺员到党务工作者,再到部门行政负责人,每一步都是一次巨大转变,但也让我快速地去适应、去成熟。学习是唯一的出路,要向身边一切“老师”去学。在学习中跌倒,在学习中爬起,在学习中奔跑。

  成长的道路上,有好的引路人不时敲打,是我的幸运。当青春被阳光照耀时,我能拿来感恩和回报的,只有更多的努力。

  成长人人都在经历,只希望在每次放慢脚步时,回首看去,我走过的路,我没有后悔。成长时时都在攀登,只希望再看身后越过的高度时,我战胜了曾经以为无法克服的困难,继续朝着心中的下一个高峰,前进!

  

  许志香:用青春和智慧铸就蓝天梦想

  人物名片: 197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华东理工大学固体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商飞上飞院强度部副主任设计师。曾荣获上海市优秀女设计师暨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中国商飞公司2014年度ARJ21项目先进个人等荣誉。

  12年前,我研究生毕业,有幸成为一名航空人,开始参与ARJ21飞机的强度设计工作,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成了我甘愿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还记得刚入职时,部门里的专家前辈耐心指导我如何计算飞机的强度,不曾忘记为了一个细节参数的选取和同事争得面红耳赤的场面;还记得第一次独立负责一个试验项目时的担心和紧张,不曾忘记ARJ21飞机首飞时腾空而起的一刹那,滚烫的眼泪装满眼眶;还记得带领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加班时忘了时间,不曾忘记全机静力试验成功时的欢呼和喜悦……12年,我在挫折中历练,在风雨中成长,从青涩的毕业生成长为带领团队的负责人。

  平凡的我们从事的是不平凡的事业,前面的路或许还很长,或许还有很多困难和坎坷,只要我们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激情和汗水谱写青春乐章,用心血和智慧铸就蓝天梦想!

  

  李志茂:带着不变的梦想走下去

  人物名片: 198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现任中国商飞上飞院环控部防冰系统室主任。曾获中国商飞2014年度先进个人、中国商飞2013年度ARJ21项目先进个人等荣誉。

  在中国商飞工作的6年,是融入型号研制和验证工作的6年,是怀揣研制国产大飞机梦想的6年,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忙碌,让我收获最大的是成长。

  我认为,青年人的成长绝对离不开他所处的环境和所在的平台。学校毕业后6年,是民机事业和公司迅猛发展的6年。9年前,第一次踏上上海这方热土,我还是一名不谙世事的青年学子,诧异于上海这座大都市的现代和博大;今天,作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民机设计师,涤荡了异乡人的陌生和羞怯,在这里沉淀下来。每当从媒体收看收听项目进展和成就时,这份事业带给我们的荣誉感便油然而生,也坚定了自己献身祖国航空事业的决心。

  公司授予的“十大青年英才”这个光荣称号,是对我努力工作的极大认可,是对我未来成长的莫大鼓励。这将给予我信心和勇气,让我在民机事业的道路上孜孜追求,永不放弃,带着不变的梦想走下去。

  

  杨大庆:为祖国蓝天描绘国产客机的身影

  人物名片: 1983年10月出生,2011年博士毕业于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现任中国商飞北研中心总体论证部性能操稳组组长。曾获2014年中国商飞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青年英才”的称号,是属于我们整个“灵雀”团队的,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是对飞机有浓厚的兴趣、对投身航空工业充满了极大的热情、对中国航空事业的未来满怀憧憬。幸运的是我们这群人能够在北研中心,在这个中国商飞的梦想孵化基地里,为中国的蓝天描绘国产客机的身影。

  中国商飞是个年轻、充满活力的地方,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上,青年人有为即有位,只要志存高远、满怀激情、不怕困难,勇挑重担,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就能在实现“大飞机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郑大勇:在实践中锤炼,在拼搏中提升

  人物名片: 198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商飞上飞公司项目管理部副部长。曾获中国商飞2012-2013年度“闪光”党员、2014年中国商飞C919大型客机项目优秀个人等荣誉。

  2007年,我从上飞公司制造工程部一名普通的工艺员做起,学习钻研技术、立足岗位成才。2009年,我追随ARJ21飞机到试验试飞外场一线,有利保障了大侧风、高温高湿等各项试验试飞工作的开展。2014年初,我被任命为C919项目总装制造I级IPT团队PMO主任,负责团队组建前策划及团队日常管理工作,不断在实践中锤炼,在拼搏中提升。

  工作中,我注重激发员工坚定信心、争创先进、团队合作的工作干劲;经常与员工逐个谈心,上下黏合,形成合力;注重对年轻员工的培养,经常分享工作、学习的心得体会,带动大家一同进步。

  

  赵浙卫:年轻就要敢奉献,钳工也能有作为

  人物名片: 198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商飞上飞公司工艺装备中心型架装配钳工高级技师。曾获2009年“上海市技术能手”、2014年“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

  2004年进入上飞公司,当时是一名基层钳工,但我相信“年轻就要敢奉献,钳工也能有作为”这句话,在政治思想、岗位工作等各方面,我都严格要求自己。

  为更好地掌握钳工技术,我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只要比我工作时间长的,哪怕只有一天,我也视为“老师”,学习他们的技术、手势,把每项工作都作为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

  2014年下半年起,我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浦东基地,牵头负责C919飞机5条生产线工装型架的维护、保养和返修,我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成长计划。技术这个行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将继续努力,为公司发展多作贡献。

  

  赵峻峰:有理想敢担当,不骄不躁踏踏实实

  人物名片: 1977年7月出生,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现任中国商飞上飞院强度设计研究部C919副主任师,曾获中国商飞个人三等功、中国商飞科技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非常幸运,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再次启动大型民用飞机项目,使我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中国商飞的年轻人有理想敢担当,大家从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各地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走到一起,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勇挑重担,努力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当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投入航线运营的时候,我们会为我们从事的事业更加感到自豪。

  我也认识到我们与世界一流飞机制造公司还有差距,所以我们必须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不骄不躁,不懈努力,使我国的航空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黄加阳:发挥青年优势,助推民机事业

  人物名片: 198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毕业,现任中国商飞客服公司快速响应中心可靠性管理室主任。曾获中国商飞公司2013年度先进个人等荣誉。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一名青年,我特别喜欢这句话,也在用我的行动践行着这句话。青年人没经验,但青年人有拼劲;青年人没资历,但青年人有想法。在要求科技创新的当代,有想法会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入职后,我带领仅有数人的团队,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最终成功建立了中国商飞的机队可靠性管理体系,并自主研发了“机队可靠性管理系统”。此后,我开始着手研究民用飞机健康管理技术,带领项目组成员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并在上海市科委的批准下,着手筹建“上海民用飞机健康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今后,我将继续带领这个青年团队,为公司发展和型号研制贡献力量。

  

  蔡俊:为梦想拼搏,珍惜每一次飞行

  人物名片: 1976年8月出生,硕士研究生,美国国家试飞员学校毕业,现任中国商飞试飞中心试飞员。

  中国商飞是一个年轻的企业,而青年是中国商飞的中坚力量。我们应当发挥年轻人爱学习、有梦想、有冲劲的优点,去勇攀大飞机研发、制造、试飞上的一个又一个高峰。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青年人常有的经验不足、容易放弃等缺点,要不断激励青年人为信念而奋斗,不因暂时的困难和挫折放弃自己的梦想。

  试飞是我的梦想,为了跨进这一领域,不管多难我都没有想过放弃。当取得试飞员资质后,我没有因此满足而止步不前。想要走得更远,必须要有更强的理论、更高的技术、更多的经验。因此,我珍惜每一次飞行,因为这不仅是一次锻炼技术的机会,也是一次总结经验的机会。

  青年在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也应带领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今后,我定会积极担起这一重任,和大家一起在试飞这个领域攻坚克难。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