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公务机市场增长模式转变 运营商推飞行小时卡

2015年04月15日 09:55   来源:新民晚报   

  公务机既可“个人独有”也能“产权共享” 买不了飞机,可买“飞行小时卡”

  为期三天的2015年亚洲公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简称“亚洲公务航展”),今起在上海虹桥机场区域内的霍克太平洋公务航空中心举办。

  公务机市场增长模式转变

  上海霍克太平洋公务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迅告诉记者,2014年中国公务机销售数量较2013年有所下滑,但需求依然旺盛,今年一季度上海两大机场公务机起降架次同比就增长了6%。业内人士认为,销售数量下滑的原因有多方面,既与全球经济大气候有关,也与中国政府倡导勤俭、廉政等有关。

  其实,中国公务航空此前的高速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带动产业发展,即无论是公务机运营企业,还是私人,初期对于飞机总要“买买买”,但随着从起步阶段逐步过渡到发展阶段,中国公务机市场正由投资、购机驱动的增长向消费增长转变。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接下来,二手公务机接受度会显著提高,不买飞机只买飞行小时卡的做法也会增多,总之应进一步促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已有机队利用效率。”

  运营商力推“飞行小时卡”

  在本届展会上,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将着力点放在了飞行小时卡上。金鹿公务航空推出的小时卡分为10小时卡、25小时卡和50小时卡。以10小时卡为例,售价为788888元,也就是说,飞一个小时的费用为7万多。金鹿公务航空总裁张鹏解释道,这一单价比以前的9万多已有下降,对于客户来说,所有收费项目都打包在小时数中,飞多少减多少,而且不区分国内与国际飞行,不设置有效期,可转让他人使用,没用完还可以申请退费。

  另一家由股神巴菲特名下的公司在华成立的合资公司--利捷公务航空,在本届亚洲公务航展也推出了一款新的飞行小时卡。利捷公务航空副董事长黄伟麟认为,公务机不应被视为奢侈品,而应作为提高效率的交通工具。飞行时间少的,买飞行卡更合算;飞行时间稍多的,也可以“产权共享”,即“几个人合买一架飞机、谁需要飞就谁飞”;飞行时间更多的,可考虑个人买飞机,但大小应适中,不必一味追求飞机大而豪华。

  本报记者 金志刚

  新闻链接 京沪粤公务机数量占内地七成多

  昨天,通航资源网正式发布了《2015中国内地公务机报告》。根据此报告,目前中国内地共有公务机252架,其中北京、广东、上海占据前三位,数量为186架,占中国内地总量的73.8%。截至2015年3月底,中国内地拥有的公务机数量共计252架,同比增长11%,北京有101架公务机,广东和上海分别有45架和40架。中国内地公务机运营企业共计47个,其中北京的公务机运营企业达到14个之多。广东和上海分别位列第二位(7个)和第三位(5个)。此外,中国近一半省市目前还没有公务机运营企业。公务机中有一类是“企业自有非运营飞机”,指出于非运营盈利目的、企业自有的通航飞机。本报记者 金志刚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