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新闻网讯:我国自主研制的“三个大飞机”之一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以下简称AG600)大部件进入密集交付期。3月19日,AG600首个中机身大部件接收仪式在珠海举行,该中机身大部件正式由中航飞机西安分公司交付中航通飞华南公司,标志着该型飞机向2015年底前在珠海完成总装迈出了关键一步。作为我国研制的大型民用特种飞机,业内已经普遍将AG600的研发看作我国通航产业崛起的重要标志。
珠海市金湾区区委书记、珠海航空产业园党委书记吴轼,中航工业集团民机工程部通飞办主任冷毅勋,中航工业通飞分党组书记宋庆国,总经理助理、AG600总设计师黄领才,中航飞机西安分公司副总经理许春林,中航通飞华南公司董事长傅俊旭,中航通飞研究院副院长廖圣智及金湾区政府、中航飞机西安分公司、中航特种装备有限公司、安徽开乐专用车辆有限公司、中航通飞研究院、华南公司等相关单位人员参加了仪式。AG600现场常务副总指挥、中航工业通飞总工程师张继超主持仪式。
AG600中机身大部件于2014年12月29日在中航飞机西安分公司下架。2月11日至14日,中国民航局上海适航审定中心对中机身大部件进行了制造符合性检查,随后颁发了“批准放行证书/适航批准标签”。3月13日,AG600首个中机身大部件从西安运往珠海。当日,由中航工业成飞民机及成飞研制的AG600机头大部件在成都顺利完成总装下架,并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批准放行证书/适航批准标签”。3月18日,AG600中机身大部件运达珠海。3月19日,AG600机头大部件从成都起运。在随后的几个月,中航飞机西安分公司研制的AG600中央翼、外翼,以及中航飞机汉中分公司研制的后机身、尾翼等大部件也将先后完成制造及适航审查,并陆续交付珠海进入总装。AG600根据计划,2015年底前AG600飞机将完成总装,2016年上半年实现首飞。
作为当今世界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陆两栖飞机,AG600是为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民用特种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AG600飞机按照“水陆两栖、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采用单船身、悬臂上单翼布局及前三点可收放式起落架,选装4台涡桨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53.5吨,20秒内可一次汲水12吨。具有执行森林灭火、水上救援等多项特种任务能力,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加改装必要的设备,满足执行海洋环境监测、资源探测、客货运输等任务的需要,还可在水面停泊实施救援行动,水上应急救援一次最多可救护50名遇险人员。
仪式上,中航工业民机工程部通飞办主任冷毅勋受AG600行政总指挥耿汝光委托,向中航飞机西安分公司颁布行政总指挥嘉奖令,鼓励AG600参研人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完成试制工作,为项目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金湾区区委书记、珠海航空产业园党委书记吴轼对AG600飞机首架中机身在珠海交付表示热烈祝贺。他说,AG600中机身交付是珠海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性事件,金湾区、航空产业园将全力做好中航工业通飞的服务工作,为该机型在珠海顺利研制、生产、销售创造良好条件,为AG600早日飞上蓝天提供有力支持。
中航工业通飞分党组书记宋庆国向中航飞机西安分公司副总经理许春林颁发了通飞对中机身研制团队的奖金,代表通飞公司和总经理曲景文向全体参研参制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他说,项目研制的攻坚号角已经吹响,全体参研人员要发扬航空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光荣传统,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加强顶层协调,严格质量控制。共同完成好总装、首飞和适航取证等各项任务,为集团民用飞机产业化发展,为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在AG600研制中,中航工业通飞作为责任主体,中航工业特飞所/中航通飞研究院作为总设计师单位,中航通飞华南公司作为飞机主承制单位,统筹全行业力量,开展飞机研制。其中中航工业成飞民机承担机头的制造,中航飞机西安分公司承担中机身和机翼的制造,中航飞机汉中分公司承担后机身和尾翼的制造,中航工业通飞华北公司承担发动机短舱的制造,中航工业复材中心承担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的制造,中航工业南方承担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其余主要部件和系统也由中航工业所属相关单位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