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12年呕心沥血终成真 为ARJ21-700飞机“点赞”

2015年01月13日 09:36   来源:中国航空报   吴斌斌 欧洋

  2002年,ARJ21-700飞机获得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证件“准生证”:国务院批准该飞机项目立项,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组织研制;

  2008年5月,ARJ21-700飞机的实施主体发生了变化:中国商飞于当年成立,成为该项目新的实施主体;同年11月,ARJ21-700飞机迎来了“人生第一跃”:成功实现首飞,并由此开启了6年试飞取证的风雨征程。

  历经12年研制历程,包括中国商飞和中航工业员工在内的航空人呕心沥血,走完了我国首款自主研制的喷气支线客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全过程;历经5258小时共6年的安全试飞,攻克了鸟撞试验、全机高能电磁场辐射试验、闪电防护间接效应试验等一大批重大试验课题;掌握了失速、最小离地速度、颤振、自然结冰、起落架摆振等一大批关键试飞技术。

  2014年12月30日,当中国商飞董事长金壮龙从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手中接过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证,全场掌声雷动。这意味着,ARJ21-700飞机取得了进入市场的资格,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带着乘客们蓝天起舞。

  12年研制 6年试飞

  2014年10月8日,中国商飞上飞公司与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签订了10架ARJ21-700飞机的批生产订单,这标志着ARJ21-700飞机研制进入批生产阶段。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是中国商飞飞机研制的重要供应商,在ARJ21-700飞机项目中承担着机翼、机身等关键大部件研制任务;在项目研制中,在多项航空制造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事实上,参与了ARJ21-700飞机研制生产的企业在中航工业还有很多家。早在2002年立项的ARJ21-700飞机,于2003年12月实现了在上海飞机制造厂、西安飞机工业公司、沈阳飞机工业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同时零件开工。2007年12月,首架试飞机在上海飞机制造厂完成总装。

  2008年5月,中国商飞组建成立,成了该项目新的实施主体。中国商飞以“主制造商-供应商”管理模式继续推进该项目发展。2008年11月,伴随发动机的阵阵轰鸣不断加速,ARJ21-700飞机很快腾空而起,在1000米左右的中低空飞行约一个小时后顺利返航着陆,成功实现了首次蓝天之旅。

  2003年,中国民航局受理ARJ21-700飞机适航审查申请。截至2014年12月,ARJ21-700飞机完成了取证前全部300项试验任务,全部528个验证试飞科目,累计安全试飞2942架次,5258飞行小时。2014年12月30日,中国民航局向中国商飞颁发了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证。

  “ARJ21新支线飞机历经12年艰辛历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成果丰硕。”金壮龙指出,我国走完了喷气客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全过程,掌握了一大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积累了重大创新工程的项目管理经验;中国民航局具备了按国际标准开展支线飞机适航审定的能力,中国商飞基本掌握了飞机国际标准,提升了适航验证能力;初步建立了“以中国商飞为核心,联合中航工业,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我国民机产业体系;构建了“以中国商飞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我国民机技术创新体系。

  李家祥金壮龙乘机试飞 为飞机安全性点赞

  随着ARJ21飞机试飞阶段进入尾声,去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金壮龙和中国商飞总经理贺东风在ARJ21飞行表演时坐进飞机。从飞机上下来后,金壮龙开玩笑道:“飞机上下来,很多人给我‘点赞’,也听到有人议论,说现在当领导也真不容易。”然而,在金壮龙看来,临时的决定算不上冒险。因为他有信心,6年试飞,最严苛的考试都经过了,安全不会有问题。何况自己造的飞机,自己上去坐,对企业,对公众,都是最好的信心提升。

  无独有偶,在获颁型号合格证当日上午,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也乘坐ARJ21-700飞机105架机从上海飞抵北京。他说:“这型飞机无论从飞行高度、速度、舒适性等都不亚于国外同类先进机型。我之所以乘ARJ21飞机,就是要告诉世人,ARJ21飞机是民航局按国际通行标准审定合格的,飞机安全性是可靠的,是完全可以放心乘坐的。”

  事实上,这款飞机的试飞取证之路经历了6年之久,远比国际上一些同类别的飞机经历了更多的考验。它走过千里冰封的海拉尔,跨越了酷暑难耐的海南岛;它走过极寒之地的加拿大,也飞跃了高原之巅的青海格尔木;共检查了300项地面试验,审定试飞累计761架次、1141小时57分钟,审查和批准了3418份符合性验证报告,共计30多万页,厚度达30米,有10层楼高。ARJ21飞机的试飞员赵鹏说,“必须要做的试飞科目有上千个,需要试飞上千架次。但只有把危险试个遍,才能让飞机更安全。”

  为完成自然结冰试验试飞,ARJ21从西安出发,万里追冰飞往加拿大,全程飞越亚美欧三大洲和太平洋、大西洋两大洋,完成了北半球自东向西、总航程3万千米的环球飞行,沿途共经停10个国家的18个机场,经受住暴风雪、吹雪、大侧风和风切变等恶劣气象环境考验。在加拿大,飞机先后进行9架次27小时14分钟的试验试飞,圆满完成中国民航局审定试飞要求的所有试飞科目。

  为证明飞机能在±40℃的极端气温下运转正常,2014年1月,试飞团队驾驶ARJ21在内蒙古海拉尔测试,让飞机先在-42℃的低温中冷冻12小时,然后特意选择日出前一小时最冷的时候,开动飞机,各项监测数据均显示正常。

  直至2014年12月16日,105架试验机成功进行了“阎良-银川-西安-阎良”3个航段的功能和可靠性试飞,这是ARJ21飞机取得型号合格证前局方审定的最后一飞。至此,以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试飞员、试飞工程师为主的中国民航审定试飞团队完成了ARJ21飞机全部的局方审定试飞科目!

  ARJ21项目总指挥罗荣怀表示,除了技术攻关方面花了大量资源和精力,还要逐渐掌握适航要求,适航审定的队伍都是逐步组建的,比如在西雅图,有250多人对波音的飞机进行审定,但上海的适航审定中心还只有五六十人。

  民航华东局上海审定中心主任沈小明则表示,之所以要飞6年这么长时间,主要还是因为第一次做,没有经验,也有很多反复做的试验。比如,许多和极端气象有关的难点科目在还未研究历年数据之前就单凭借感觉和经验去做了尝试,结果肯定是不精确的。不过,这样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后面的C919等机型审定就更顺了,适航取证的时间也会缩短。

  将交付首个用户 获278架订单

  据了解,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新型涡扇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的订单总数截至目前已达到278架,首架交付后,ARJ21飞机将逐步达产,以每年5~10架的产量增长。按照相关计划,首架ARJ21飞机将于今年交付首个客户成都航空。

  除了国内市场的预约订单,ARJ21也早已做好进军国际市场的准备。此前刚果(布)交通部曾确认了3架购机备忘录,宣布正式订购3架ARJ21-700飞机。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出访非洲时曾签下中非一揽子双边产业合作中,其中中非航空制造业合作就是一项重要内容。 ARJ21-700这款民用支线客机进入非洲,正可印证中非双方的合作。

  由于国际上尚没有统一的飞行器适航标准,目前美国、欧洲都握持着自己一套“游戏规则”,并被大多数发达国家所认可。任何飞机产品要想进军国际市场,必须先拿到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或欧洲联合航空局(EASA)颁发的适航证。

  据悉,美国联邦航空局自2003年起就开始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中国民航局有关ARJ21-700飞机适航审查会议,2008年5月正式受理型号合格证申请,2010年2月正式启动影子审查,并与中国民航局共同讨论确定了51项影子审查技术评估项目。

  罗荣怀表示,除欧美外,像非洲、东南亚的一些友好国家,已经和中国民航签有双边合作协议,它们将自动认可中方颁发的适航证,因此ARJ21将可以在这些国家的航线和领空飞行。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