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美媒看低中国鹘鹰战机能力 称其有先天“心脏病”

2014年11月15日 09:35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美、俄、日、德特约记者 萧达 柳直 蓝雅歌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马俊 刘洋】隐形战机哪家强?这个几年前还不被美国舆论视作问题的问题,本周因中国第二款隐形战机“鹘鹰”战机亮相珠海航展而被人提起。由于首秀当日恰逢奥巴马在北京出席APEC峰会,这顺理成章地成了美国国内“中国人总爱当着软弱的美国高官炫耀武力”论调的新佐证。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3日一篇分析文章又说,中国所谓的新“隐形”战机存在超重、发动机推力不足等若干毛病,真上了战场能否隐形还是个问题。面对中国各方面实力“积极向上”,美国人“边渲染威胁边说你不行”的纠结情绪暴露无遗。

  11日亮相珠海前,“鹘鹰”更被外界熟知的称谓是歼-31。而在其研制方中航工业(沈飞集团母公司)的宣传册上,该机正式编号为FC-31。按照中航工业的编号规则,中国军方正式采购的型号以“歼”字开头,外销战机编号以“FC”开头,如“枭龙”战机。这个编号暗示“鹘鹰”未来主要瞄准海外市场。此定位决定了珠海航展上,该机型的大比例模型注定会被“老外”围观。《环球时报》记者在航展现场看到,有人用“自拍神器”将相机高举过头或深探到模型底部拍摄特写,不想漏过任何细节。

  这种关注很快反映在外媒上。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报》11日以“歼-31亮相”为由头渲染“中国军力威胁”,文章认为,中国隐形战机的研发技术是通过网络窃取F-35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核心机密而来。文章还称,歼-20亮相赶上时任美国防长盖茨访华,“歼-31出场”又赶上奥巴马在北京,“中国人总爱当着软弱的美国高官炫耀武力”,并称盖茨当年的助手气愤表示,中国此举“相当于在你眼前比了个下流手势”。

  “中国新‘隐形’战机究竟有多好?”CNN13日以此为题的文章特意将“隐形”打上引号。文章作者、《简氏防务周刊》记者鲁宾·约翰森表示,“鹘鹰”被设计得与美国F-35同等级别,“看上去也像是能隐形的,某些方面在仿造F-35”,但由于不清楚沈飞集团的研发团队使用的是什么材料,该机型隐形性能能否管用还很难说。此外,该机型使用的是俄罗斯发动机RD-93,其首飞暴露出机身超重、发动机推力不足等问题。当飞机在空中转弯时,飞行员不得不打开发动机加力才能阻止飞机失去高度,而这是俄罗斯研发团队不会出现的缺陷。

  这几天,给“鹘鹰”挑刺的美国媒体不止CNN一家。《纽约时报》称,外界对中国新隐形战机有诸多好奇:它多久能服役?发动机是国产还是用俄罗斯产品?能力能否与“洛克希德·马丁出品”匹敌?价格是否比美国战机便宜?文章援引美国军事专家的话称,中国战机的问题在于“发动机太不可靠”,这不仅会伤害该机型的最大卖点——躲避雷达的能力,也阻碍了中国航空工业的雄心。美国肯塔基大学专家法尔雷说,对隐形战机而言,哪怕只有一个小螺母松动,都可能让战机出现在雷达屏幕上,而俄罗斯和中国制造都容易出问题。他说,“歼-31唯一比F-35强的是价格,后者单机价格在1.5亿至3亿美元,前者只有7500万至1亿美元,因此巴基斯坦、拉美国家,越来越不喜欢美国武器的中东国家以及政治重压下的伊朗都可能是中国军机的买家”。

  针对外界质疑,14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中国军事专家并不回避“鹘鹰”存在的“心脏病”,中国也正研制与“鹘鹰”相匹配的新一代发动机。《航空知识》杂志副主编王亚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参展的“鹘鹰”和运-20都处于研制阶段,还未完成各种极限飞行动作的测试。另一方面,“鹘鹰”的确受当前装备的发动机性能限制,推重比不够导致很多特技动作无法实现,因此它的首秀显得中规中矩。

  有专家认为,西方非议“鹘鹰”技术水准时存在一个概念错误。“鹘鹰”定位为外销型战机,它在设计时的理念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最大限度满足海外用户的需求,尤其是在成本控制方面。因为过多采用先进技术往往意味着价格攀升,会超过潜在用户的承受能力。美国F-35战机就是因未能控制成本,导致价格过高使很多国家放弃了采购计划。

  一边渲染中国新战机威胁,一边又说中国新战机“不行”。在中国人民大学学者金灿荣看来,美国媒体流露出的矛盾倒是一种正常心态。金灿荣说,在隐形战机技术方面,美国是首屈一指的领先者,过来人,而中国是赶超者。美国回过头来看中国自然能挑出许多毛病。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美国有点像徐娘半老,看着中国这个青春少女,不免觉得她总是瞎打扮,“但中国最终会成长”。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