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见证ARJ21首架交付机第一次飞行

2014年07月11日 09:46   来源:中国商飞公司新闻中心   

  2008年11月28日,ARJ21-700飞机101架机在上海大场机场腾空而起,开启了国产新支线飞机适航取证的漫漫征程。

  2014年6月18日,同样的机场,熟悉的画面,一架ARJ21-700飞机呼啸着飞上蓝天。有所不同的是,这次首飞的是ARJ21-700飞机首架交付机105架机。经过此次试飞和一系列测试后,该机将交付首家用户成都航空公司。从101架机到105架机,这五年多来,ARJ21-700飞机经历各项取证试验,为的就是终有一天让它真正成为一个产品进入市场。此时此刻,它距离这个目标又迈进了一步。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手握105架机操纵杆的是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的飞行员,伴随着105架机首飞,试飞中心也开始了他们独立承担试飞工作的首秀。

  128分钟,105架机圆满完成第一次飞行。这是ARJ21新支线项目的新进展,是民机试飞中心的一大步,也是中国商飞的一大步。

  

  机场塔台

  “可以起飞,商飞105”

  

  6月18日12时20分,在大场机场草长齐膝的草坪上,十几位来自中央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解放日报》和《中国大飞机》报等媒体的记者,三五成群分散在3700米跑道边上,各自抢占住了拍摄的有利地形。大家踮着脚尖、翘起脑袋、往南边跑道起点处张望。

  “来了?”“来了!”草坪上传来一阵兴奋的呼喊。

  跑道起点,红白相间的105架机缓缓进入跑道。这一刻,阳光温暖和煦,跑道安静无风。信号灯光芒四射,105架机英姿飒爽。

  12时30分,驾驶舱内,右座副驾驶刘克正在复述塔台准许放飞的指令:“可以起飞,商飞105。”

  机长陈志远镇定地刹住车,将发动机转速慢慢推到最大。轰……”105架机尾吊两台CF34-10A发动机全速运转,爆发出一阵强有力的轰鸣。

  “发动机正常,起落架正常,指示灯正常……”刘克迅速报告飞机发动机状态。

  陈志远冷静地扫了一眼左右发动机仪表显示状况,下口令:“起飞!”松开刹车,105架机开始在跑道上加速滑行。60节、80节、100节、123节!决断速度!

  105架机各系统状态都很好!抬轮!飞机前轮首先慢慢离地,数秒后两个后轮也离开地面。105架机满载着许多期盼的目光,轻盈地腾空而起。

  草坪上,上海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正在做现场连线:“在我的身后,我国国产ARJ21新支线飞机的首架交付飞机105架机正在进行第一次飞行……”

  105架机飞向蓝天。

  高度100多英尺,收起落架,转入爬升阶段。

  速度150节,加速,收襟翼。

  速度250节,高度10000英尺,改平,飞往指定试飞空域。

  跑道起点处,人群早已沸腾。中国商飞公司领导金壮龙、贺东风、罗荣怀、刘林宗带头鼓起了掌。无论是中国商飞公司干部职工或者局方工作人员,还是应邀前来的航空老专家,大家脸上都写满了一样的激动、一样的喜悦。掌声迅速响成一片……

  14时38分,历经128分钟的平稳飞行,完成了一系列预定试飞检查任务后,105架机穿出云层稳稳降落在大场机场。人群再次沸腾。

  

  总飞行师

  当好飞行员“第三只眼睛”

  

  15时33分,《中国大飞机》报记者在试飞中心大场试飞站找到了刚刚参加完105架机航后讲评会的中国商飞公司总飞行师、试飞中心主任钱进。钱进是中国民航功勋飞行员,民航安全金质奖牌获得者,执飞过目前在航线上运行的大部分机型。他还是105架机本次飞行的机上观察员。

  对于试飞飞机的安全性、可靠性,业内有一个说法,就是看你敢不敢自己或让你的家人乘坐这架飞机。

  在钱进看来,随机飞行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信心。事实上,他是主动请战、作为观察员登机参加试飞。“这是我们的飞行员第一次飞ARJ21飞机,是首架交付客户的105架机第一次飞行,是试飞中心成立两年来独立承担的第一次飞行任务。作为总飞行师,作为老党员,我责无旁贷。”钱进说,“我作为观察员登机参试,既可以给机组成员吃‘定心丸’,也可以用我几十年的飞行经验,当好飞行员的‘第三只眼睛’。”

  信心则来源于领导的重视、精心的准备。中国商飞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金壮龙专门给钱进打电话叮嘱:“要像对待ARJ21飞机101架机首飞、像对待C919飞机首飞一样,做好105架机的首飞工作。要做好应急预案,务必确保试飞安全。”公司总经理贺东风也提出了“务必认真,务必谨慎,务必小心”的要求。

  试飞中心迅速成立了105架机专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下设运行、项目、保障三大团队,集中全部力量打硬仗。陈志远、刘克等飞行员先后到中国商飞客户服务中心,登上ARJ21飞机全动模拟机进行模拟训练,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其中,仅陈志远一人就完成了178.5小时的模拟训练。

  试飞项目团队负责人江卓远对上飞院、上飞公司等兄弟单位的鼎力支持印象深刻:“做试飞准备时发生了一次故障,上飞院迅速将排故能力最强的30多位技术人员调集到现场,加班到凌晨三点多。上飞公司的排故团队也跟着我们一起加班加点,故障复现、排故、更换设备、加油,忙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半。”

  首飞的头天晚上,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试飞中心副主任谭祥升在试飞站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闹钟定的18日早上5点,结果凌晨3点多就醒了。天亮后第一件事就是推门看天气,看完再上网查天气预报,然后就心定了。”谭祥升笑着说,“老天爷很给力。这次飞行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05架机128分钟完美首秀的背后,是对280多个非正常程序、应急程序及正常程序进行充分演练的结果。

  两年前,中国商飞顶着许多质疑,成立了民用飞机试飞中心。两年后,试飞中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完成了“首秀”。

  

  试飞中心

  起好步,抓好基础,抓好技术

  

  “正如总书记所说,发展民机充满艰难、坎坷、曲折。作为刚刚起步的民机试飞工作更是如此,我们必须做好‘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的思想准备,从打基础做起,带队伍、提能力、克难关。”一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商飞公司,在现场聆听总书记教诲后,钱进写下了上述文字。

  自2013年8月就任试飞中心主任后,钱进明确一手抓基础、一手抓技术“两手抓、两手硬”的发展思路,用6个月时间完成了《试飞中心手册》,用4个月时间制订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并完善了30多个机场资源库。此外,在山东东营规划500亩的试飞基地亦即将开建。

  “试飞中心是新的单位、新的体系、新的飞机、新的设备,我们必须严格规章、严格检查、严格工卡、严格放飞,一切工作都要讲手册、讲流程、讲规章、讲制度。”钱进说,“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沉下心去夯实基础。”

  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试飞中心能力建设、型号研制工作高歌猛进。6月10日,105架机正式移交至试飞中心。14日,105架机完成首次低中速滑行试验。18日,试飞中心圆满完成105架机第一次飞行。

  截至记者发稿,试飞中心的测试保障团队数十位工作人员已经赶赴山东东营,开展105架机东营试飞的前期保障准备工作。据悉,试飞中心还将在5个月后独立放飞ARJ21飞机106架机。

  对试飞中心来说,战斗才刚刚打响。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