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载入中...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全球合作不因787停飞而改变

2013年05月14日 10:45   来源:中国航空报   

  4月25日,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发出适航指令,从而结束了波音787客机3个多月的禁飞期。4月27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87客机从该国首都飞往肯尼亚内罗毕,这是自该机型停飞以来全球首个恢复运营的商业航班。

  波音787客机因锂电池起火导致全球787航班停飞,时间之长、涉及国家之多,在世界民机史上十分罕见。这在国际民机产业界引发了一场对 “风险共担”合作模式的争论。

  波音787停飞事件已成过去,但它留给了人们很多经验和教训。航空运输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运营商对客机的经济性、舒适性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飞机制造商为了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周期,由过去独自承揽项目全部研制任务,改为与供应商合作模式。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民机制造业投入大、周期长、资金密集等高风险的特征。在这种模式下供应商既要承担风险,也将分享利润;而项目的发起者则抛弃了传统的飞机制造商的角色,变成大规模供应链集成商,将一个全球分散的设计和制造商团队整合成一个高度复杂且组织严密的系统,加快了飞机的研制进度。实践证明,这一模式符合国际民机产业发展规律。

  波音787项目作为当今国际民机产业最具代表性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模式,已经经历了诸多考验和波折,这样的合作模式并不会因为787停飞事件而中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融入世界民机发展产业链是主流趋势,民机主制造商与供应商的“风险共担”合作发展模式不会因此而改变。

  民机产业是全球化的行业。波音787并非完全是由美国制造,但它却是美国高科技和全球制造业创新的象征。民机制造全球化的行为,将带来巨大的协同效应。融合是自然进化之道,是人类进步的动力,融合则强,孤立则衰,这是一条普遍规律。

(责任编辑:王飞)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