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载入中...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甘晓华:航空产业应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

2013年04月08日 14:29   来源:人民网   王菡娟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高技术产业之一,航空产业不仅技术领域和产业链覆盖非常广,同时对经济、科技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通过大力发展航空产业,来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甘晓华在今年两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在航空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世界航空强国相比,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亟须将航空产业明确为国家战略产业。

  有资料表明,2012年世界航空百强企业航空产品的销售总额量大概有5600亿美元,而我国只有700亿元人民币,只占世界份额的2%。“实际上我国民用飞机市场非常大,预测未来20年来我国要购买5000架大飞机,价值6000亿美元。但由于我们现在对民机的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只是从事国外的民用飞机一些零部件的转道生产,真正的民用飞机还要进口。”甘晓华表示。

  与此同时,我国目前航空产业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关键技术方面还是有短板,航空发动机问题还没真正解决,航空发动机成为制约航空发展的主要瓶颈。另外,我国航空产品的竞争力不够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航空产品整体上落后了一半,时间相差大概约20年左右,在国际上缺乏竞争能力,所以产业规模受到了限制。

  分析原因,甘晓华认为,我们的航空产业除了起步较晚,基础工业和技术薄弱等客观因素外,还存在一些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历史上重视程度和投入不够,自主发展能力有待提高,行业开放道路尚未完全走通以及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为满足经济建设和国防需要,建立与大国地位相称的航空产业,建议将航空产业明确为国家战略产业,制定国家层面的长期规划和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航空产业,特别是对航空发动机这个瓶颈,以及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等基础研究的长期投入,促进航空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甘晓华说。

  同时,甘晓华认为还应着眼自主创新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做法,成立国家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承担起引领航空航天新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职责,面向全社会推动自主创新,促进航空航天科学技术逐步融合发展。

  “还要进一步鼓励开放航空产业,建立顺畅机制,吸引国有和民营等社会的技术力量参与进来。同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探索垂直组织研制生产模式与市场配置资源模式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鼓励航空企业按照军民融合思路拓宽经营领域,提高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能力。”甘晓华表示。

(责任编辑:王飞)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