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载入中...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波音787锂电池起火事件引发公众担忧

2013年02月26日 14:25   来源:中国航空报    

波音787停飞事故引发担忧 外界对波音供应链质疑声四起

  风险合作是福还是祸?

  今年年初,波音787飞机连续发生多次事故,引发公众对其安全性的担忧,而最终全日航空公司的波音787锂电池起火事件,引发了全球波音787停飞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人们不禁要问:锂电池起火,会不会成为压垮波音787的最后一根稻草?

  波音787的全球停飞,不仅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损失,更使人们对波音公司标榜的风险共担合作伙伴模式产生了怀疑。波音787的锂电池“滑铁卢”又成了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最新论据,航空业的风险合作模式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行业主流

  波音历史上从来没有一款机型像波音787那样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它独具区域性和超长距离飞行双重功能,并且大面积采用新型复合材料,比目前同类型飞机油耗降低近20%,此外舒适的客舱和全电传操纵等创新理念,都给市场和客户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梦想”往往与现实相反。投入运营的波音787,前一阶段相继出现玻璃裂缝、燃油泄漏、刹车故障、锂电池起火等质量问题,在如此短时间内集中出现多起由供应商产品质量引发的事故,人们不禁对风险合作模式产生怀疑。

  民用飞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一个综合了多学科和高技术的集成产品,它全部零部件生产和装配工作从来就不是一个制造单位就能完成的。飞机制造是现代化大生产分工的集中体现,从设计、验证、制造到最终交付,需要成千上万个部门协同合作才能完成。民机研制的组织模式和管理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发展、不断丰富,风险合作模式正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现代民机研制中,对中国民机产业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多年来,中国民机产业一直沿用了一所一厂的研制模式,直到1995年,在MD90干线飞机生产中,我国首次引进了主制造商与供应商管理模式,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作为主制造商承担了水平尾翼生产和飞机的总装、试飞、交付任务,西飞承担机翼、前机身,沈飞承担垂直尾翼和尾段,成飞承担机头等部件制造。这是中国民机制造业首次在干线飞机项目中运用主制造商与供应商模式,为今后自主研制民用飞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责任编辑:王飞)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